(1895-1931):湖南双峰县人。1918年,他和毛泽东同志等创立“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极力宣传走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1921年回国在中共中央工作。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曾任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周刊的主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1931年任两广书记赴香港指导两广党的工作,为英帝国主义所逮捕,引渡到广州。反革命刽子手把他的四肢摊开,钉在壁上活活打死,胸脯被刺刀戳烂,和森同志始终坚贞不屈,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英勇殉难。
(1906-1928):湖北麻城人。1925年入党。1927年参加和组织黄、麻农民秋收暴动,曾任中共麻城县委书记。1928年,蒋介石调兵向麻城一带围攻,蔡济黄同志不幸被捕牺牲。
陈去病(1874—1933)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原名庆林,字佩忍,号垂虹亭长。江苏吴江同里人。祖上以经营榨油业致富。因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毅然易名“去病”。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不遗余力。在推翻满清帝制的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的护法运动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诗多抒发爱国激情 ,风格苍健悲壮。1923年担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28年后曾任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大学院古物保管委员会江苏分会主任委员。1933年,病逝于故乡同里镇。
(1852--1937) 近代诗人。字伯严,室名散原精舍,江西修水人。光绪 进士,官吏部主事。曾参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所作诗也表现其政治态度。艺术形式上好用僻词拗句,流于艰涩,为“同光体”主要作家。所著有《散原精舍诗》、《续集》、《别集》及《散原精舍文集》。

本软件《散原精舍诗集》由阿瑟输入,引自
http://www.yiso.net/bbs/list.asp?boardid=3
1936年前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关在江西莲花九都坊监狱里,不久被杀害。
程颂万,(1865-1932),字子大,号十发居士,又号鹿川畋。清末民初宁乡人。善词章,工书法、绘画,早年曾结“湘社”,后长岳麓高等学堂。著有《十发居士全集》,《鹿川畋集》等。
陈洵(1871-1942)
(1894-1933):湖南宜章人。“五四”运动时,即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后积极从事工人运动。1922年在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组织部长、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全总驻赤色工会国际代表、赤色工会国际执行委员、中共湘鄂两省委委员。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10月在南京雨花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遗著有《中国职工运动简史》。
(1846~1931)近代诗人。字嘉父,号云门、樊山,别署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人。同治六年(1867)中举,光绪三年(1877)中进士。曾任陕西宜川、渭南等县知事。后累官至陕西布政使、江宁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逃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曾为参政院参政。

  樊增祥师事张之洞、李慈铭,常与二人酬唱。他是近代晚唐诗派代表诗人,“生平以诗为茶饭,无日不作,无地不作”,诗稿达30000首。早年喜爱袁枚,继而好赵翼,后宗尚温庭筠、李商隐,上溯刘禹锡、白居易。他“论诗以清新博丽为主,工于隶事,巧于裁对”,“尤自负其艳体之作,谓可方驾冬郎(韩□)”(陈衍《石遗室诗话》)。集中次韵、迭韵之作很多,因难见巧,炫才夸富,失之浮艳俗滥。但他为人并不佻达,主张“诗贵有品”,虽自言“平生文字幽忧少”,但遭遇重大事变,也不能不变得“贾傅悲深”,庚子后写下一些关切时局的作品。甲午战后,他接连写了《有感》、《重有感》、《书愤》、《马关》、《再阅邸钞》等,痛斥朝廷重臣的卖国行为;讥刺李鸿章说:“度关不用鸡鸣客,卖却卢龙掩面归”。他如《闻都门消息》、《庚子五月都门纪事》等,反映了庚子事变。长篇歌行《彩云曲》、《后彩云曲》,写名妓傅彩云(赛金花)事,一时传诵,时人比之为吴伟业之《圆圆曲》。他又擅长骈文与词,骈文辞不艰深,舒徐自如,情味浓厚;词作也颇为清丽。

  诗集有《云门初集》、《北游集》、《东归集》、《涉江集》、《关中集》等50余种,后皆收入《樊山全书》。词集有《五十麝斋词赓》,亦收入《全书》。
共产党员。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新十一旅一团的政治委员。1947年在陕北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押送至兰州集中营。1948年底被押至南京,在雨花台被害。
(1884-1932):广东五华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即参加五华农民运动,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军需处长。1932年在揭阳县河婆被捕,不久在五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1875-1935):湖南宁乡人。1918年毛泽东同志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叔衡同志是基本会员之一。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叔衡同志与毛泽东同志一道作为湖南代表出席。1921-1923年,党在长沙先后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和“湘江学校”,叔衡同志是主持人之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党派他去苏联学习。回国后在中央苏区工作,曾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工农监察人民委员。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以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水口附近突围时牺牲。
弘一(1880—1942),近代佛学大师。俗姓李,名叔同,天津人。曾留学日本,“九·一八”事变后出家。
(1891-1934):广西奉议县(今田阳县)人。壮族。192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右江赤卫军总指挥、红十军二十师副师长和军部参谋处长职务。1934年调离中央苏区,返回右江坚持斗争,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金天羽(1874-1947),原名懋基,又名金一、天翮,字松岑,笔名麒麟、爱自由者、天放楼主人。江苏吴江人。编译有《自由血》、《女界钟》、《三十三年之落花梦》等,著有《天放楼诗文集》
况周颐(1859~1926)晚清官员、词人。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后入张之洞、端方幕府。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
(1901-1935):四川平昌人。曾在法国和比利时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赴苏联学习。1926年回国,党派他出任西北军冯玉祥部总政治部主任。1927年后又去苏联军政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在中央苏区工作,曾当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1931年任红军第五军团政治部主任。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担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在战斗中受伤被俘牺牲。
(1889-1927):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曾任中共北方区委书记,领导了北方的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逮捕了李大钊同志。在敌人的监狱里,大钊同志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主义战士的英雄气概。反动军阀竟不顾社会舆论和人民义忿,悍然下令于4月28日用绞刑杀害了李大钊同志。当时,在绞架面前,大钊同志作了最后一次演讲,宣传了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真理,然后从容就义。遗著有《李大钊选集》等。
李烈钧(1882—1946):原名烈训,字协和,江西宁武人。父兄曾参加太平军。1902年入江西武备学堂,1904年冬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振武学校,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归国回江西,任第五十四标一营管带。1909年任云南讲武堂教官兼兵备道提调。辛亥革命爆发,任九江都督府参谋长。联合九江江面海军各舰反正,任海军总司令。嗣任安徽都督,五省联军总司令兼中央军司令。1912年1月被推为江西都督。1913年7月在江西讨袁,失败后亡命日本。1914年入滇组织护国军,任第三军总司令。1916年5月任广州军务院抚军,1917年9月任护法军政府参谋总长。1922年任北伐军中路总司令。国民党“一大”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底随孙中山北上。孙中山逝世后,参与主办丧事。后历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西安事变后,被派为审判张学良的审判长。1946年2月20日在重庆逝世,终年64岁。
(1893-1930):湖南湘潭人。共产党员。1918年参加“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回国,先后在湖南省总工会、中共湖南省委工作。曾任中共湖南醴陵县委书记、湘潭县委书记。1929年在中共浙江省委工作时被捕,1930年在杭州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柳亚子,原名慰高,字稼轩,号亚子,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镇人,出生于大胜村的港上港南中段。创办并主持南社。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逃往日本。1928年回国,进行反蒋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柳亚子曾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16-1949):四川叙永人。文化工作者。1947年夏被捕,囚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牺牲。
(1882--1939) 名和,以字行,一字贵公。广西桂林人。初留学日本, 参加同盟会。后赴德国,习冶金。民国成立,任孙中山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等职。后经营工业。晚年任广西大学校长。爱好文学。其诗格律自由,并用歌行体翻译拜伦、席勒等人作品。所著有《马君武诗稿》。又曾翻译达尔文著作。
马占山(1885.11.30-1950.11.29)民国抗日英雄。字秀芳,1885年11月30日生于河北丰闰(今吉林怀德)县.
近代诗人。(1883~1913)字仙霞,又字太一。湖南醴陵人。曾参加华兴会、同盟会,编辑《洞庭波》等革命刊物。光绪三十二年(1906)末,自日本归国参加萍浏醴起义,次年初被捕,系狱三年。其间,与高旭等通讯联系,积极参与筹创南社,为早期南社诗人之一。宣统二年(1910)春,任北京《帝国日报》总编辑。辛亥革命后,任广东三佛铁路总办。1913年9月,因计划在武汉发难讨袁,被捕牺牲。
(1895-1928):湖南湘潭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全国总工会秘书长、中共湖北省委秘书、中共汉阳县委委员。1928年初病逝。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的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1899年1月29日出生于江苏常州。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以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是最早向中国人民真实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情况的新闻先驱。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1月回国后,负责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向导》的编辑工作。
1923年参加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起草党纲。同年参与筹办上海大学。这时和以后多年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研究工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开创性的
贡献。在第一次大革命期间,为促成国共合作、发动北伐战争、反对资产阶级右派进攻和党内的右倾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25年参加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成员。1927年参加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常委。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的危急关头主持召开“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革命统治的总方针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此后虽曾犯过短期“左”倾盲动错误,但他和战友们一道,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恢复党的战斗力,开辟革命的新时期建立了巨大的功勋。
1928年参加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随后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1930年9月回国,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当时党的领导人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遭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
此后在上海同鲁迅一道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1934年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1935年2月26日在福建长汀县水口镇小径村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同年六月十八日在长汀县罗汉岭英勇就义。
共产党员,革命烈士孙炳文同志的夫人。1927年孙炳文同志被害以后,她担负起抚养革命遗孤的责任。在白色恐怖下,经历了十一年的困苦生活,终于在1938年到达延安,先后在抗大和马列学院学习。1949年4月病逝天津。
宋教仁(1882 — 1913),湖南桃源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5年在日本发起并参加了同盟会。1910年回国,在上海主持《民报》。1911年春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他任代理理事长。主张成立政党内阁,以制约袁世凯。1913年3月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于上海东站。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邵元冲(1890~1936),字翼如,绍兴人。
孙中山 (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
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著有《复堂类集》,包括文、诗、词、日记等。另有《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日记补录》。词集《复堂词》,录词 104阕。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汪精卫(1883-1944)名兆铭,字季新,号精卫,广东番禺人。1901年应番禺县试,中秀才,后为生活所迫任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家庭教师。与朱执信、古应芬等组织益群学社,讲究实学匡世。1903年考取留日法政速成科官费生,次年入东京法政大学学习,受西方国家观念及主权在民思想的影响,“固有的民族思想,勃然而兴”。1905年7月谒见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参与起草同盟会章程。8月被推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长。后以“精卫”的笔名先后在《民报》上发表《民族的国民》、《论革命之趋势》、《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等一系列文章,宣传三民主义思想,痛斥康有为、梁启超等的保皇谬论,受到孙的好评。1906年毕业后拒绝两广总督岑春煊令其归国服务的要求,随孙赴南洋筹设同盟会分会,任南洋革命党报《中兴日报》主笔之一,与保皇党的《南洋总汇报》进行论战。1908年赴缅甸设同盟会仰光分会,后又参加在新加坡筹设同盟会南洋支部等工作,并筹募革命经费。1909年10月由南洋至日本,出任《民报》主编,秘密复刊发行《民报》第25-26号。1910年1月与黄复生等抵达北京,开设守真照相馆,暗中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事泄后被捕,判处终生监禁。在狱中起初决心以死报国,后受肃亲王善耆软化,意境为之一变。武昌起义后,由袁世凯开释出狱,任南方民军议和总代表伍廷芳的参赞,暗中秉承袁的意旨,与君主立宪党人杨度等组织国事共济会,鼓吹革命、立宪两派联合拥袁,实现南北统一。12月与李石曾等在天津组设同盟会京津保支部,任支部长,阻拦北方革命党人发动起义。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按孙嘱咐代起草临时大总统府就职宣言。后留在孙身边工作,力劝孙让位袁,并参加北上迎袁专使团。8月赴法留学,中间几度返国,皆超然于政治之外。1917年回国后参加护法运动。1919年在上海参与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任广东革命政府高等顾问、教育会会长等职。次年任国民党本部参议,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在1924年1月的国民党“一大”上被孙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后出任中央宣传部长。11月随孙北上入京,任秘书。1925年2月孙病危时受命记录孙的遗嘱。孙逝世后以拥护三大政策的“左派”和孙的信徒面目出现。7月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宣传部长等职。1926年1月在国民党“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被迫辞职,出走法国。次年4月归国,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一度与叛变革命的蒋介石进行争权斗争。7月15日在武汉实行“分共”,与蒋合流,但随后仍一直与蒋明争暗斗,历任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等职。1938年12月离开重庆,发表“艳电”,公开投日叛国,充当大汉奸。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自任主席。1944年11月10日在日本名古屋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