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古诗词

寄酬秦府高推官辇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天台衡岳旧曾寻,闲忆留题白石林。
岁月已残衰飒鬓,风骚犹壮寂寥心。
缑山碧树遮藏密,丹穴红霞掩映深。
争得相逢一携手,拂衣同去听玄音。

叙怀寄高推官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搜新编旧与谁评,自向无声认有声。
已觉爱来多废道,可堪传去更沽名。
风松韵里忘形坐,霜月光中共影行。
还胜御沟寒夜水,狂吟冲尹甚伤情。

贻惠暹上人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经论功馀更业诗,又于难里纵天机。
吴朝客见投文去,楚国僧迎著紫归。
已得声名先振俗,不妨风雪更探微。
金陵高忆恩门在,终挂云帆重一飞。

寄玉泉实仁上人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往岁曾寻圣迹时,树边三绕礼吾师。
敢望护法将军记,且喜焚香弟子知。
后会未期心的的,前峰欲下步迟迟。
今来老劣难行甚,空寂无缘但寄诗。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电击流年七十三,齿衰气沮竟何堪。
谁云有句传天下,自愧无心寄岭南。
晓漱气嫌通市井,晚烹香忆落云潭。
邻峰道者应弹指,藓剥藤缠旧石龛。
十五年前会虎溪,白莲斋后便来西。
干戈时变信虽绝,吴楚路长魂不迷。
黄叶喻曾同我悟,碧云情近与谁携。
春残相忆荆江岸,一只杜鹃头上啼。
鹤岭僧来细话君,依前高尚迹难群。
……

送李评事往宜春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兰舟西去是通津,名郡贤侯下礼频。
山遍寺楼看仰岫,台连城阁上宜春。
鸿心夜过乡心乱,雪韵朝飞句韵新。
别有官荣身外趣,月江松径访禅人。

中春感兴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春风日日雨时时,寒力潜从暖势衰。
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
诗通物理行堪掇,道合天机坐可窥。
应是正人持造化,尽驱幽细入垆锤。

酬尚颜上人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紫绶苍髭百岁侵,绿苔芳草绕阶深。
不妨好鸟喧高卧,切忌闲人聒正吟。
鲁鼎寂寥休辨口,劫灰销变莫宣心。
还怜我有冥搜癖,时把新诗过竹寻。

秋夕书怀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凉多夜永拥山袍,片石闲欹不觉劳。蟋蟀绕床无梦寐,
梧桐满地有萧骚。平生乐道心常切,五字逢人价合高。
破落西窗向残月,露声如雨滴蓬蒿。

怀潇湘即事寄友人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浸野淫空澹荡和,十年邻住听渔歌。
城临远棹浮烟泊,寺近闲人泛月过。
岸引绿芜春雨细,汀连斑竹晚风多。
可怜千古怀沙处,还有鱼龙弄白波。

自贻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心中身外更何猜,坐石看云养圣胎。
名在好诗谁逐去,迹依闲处自归来。
时添瀑布新瓶水,旋换旃檀旧印灰。
晴出寺门惊往事,古松千尺半苍苔。

送略禅者归南岳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林下钟残又拂衣,锡声还独向南飞。
千峰冷截冥鸿处,一径险通禅客归。
青石上行苔片片,古杉边宿雨霏霏。
劳生有愿应回首,忍著无心与物违。

谢道友拄杖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翦自南岩瀑布边,寒光七尺乳珠连。
持来未入尘埃路,乞与应怜老病年。
欹影夜归青石涧,卓痕秋过绿苔钱。
他时携上嵩峰顶,把倚长松看洛川。

怀匡阜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荆州连岁滞游方,拄杖尘封六尺光。
洗面有香思石溜,冥心无挠忆山床。
闲机但愧时机速,静论须惭世论长。
昨夜分明梦归去,薜萝幽径绕禅房。

感时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忽忽枕前蝴蝶梦,悠悠觉后利名尘。
无穷今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
终与狐狸为窟穴,谩师龟鹤养精神。
可怜颜子能消息,虚室坐忘心最真。

湖上逸人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澹荡光中翡翠飞,田田初出柳丝丝。
吟沿绿岛时逢鹤,醉泛清波或见龟。
七泽钓师应识我,中原逐鹿不知谁。
秋风水寺僧相近,一径芦花到竹篱。

怀巴陵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垂白堪思大乱前,薄游曾驻洞庭边。
寻僧古寺沿沙岸,倚杖残阳落水天。
兰蕊蔫菸骚客庙,烟波晴阔钓师船。
此时欲买君山住,懒就商人乞个钱。

题栖霞寺僧房

作者:处默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名山不取买山钱,任构花宫近碧巅。
松桧老依云里寺,楼台深锁洞中天。
风经绝嶂回疏雨,石倚危屏挂落泉。
欲结茅庵共师住,肯饶多少薜萝烟。

武昌怀古

作者:栖一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
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
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送僧讲罢归山

作者:唐求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休将如意辩真空,吹尽天花任晓风。
共看玉蟾三皎洁,独悬金锡一玲珑。
岩间松桂秋烟白,江上楼台晚日红。
依旧曹溪念经处,野泉声在草堂东。

上缙云段使君

作者:贯休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清畏人知人尽知,缙云三载得宣尼。
活民刀尺虽无象,出世文章岂有师。
术气芝香粘瓮榼,云痕翠点满旌旗。
今朝暂到金台上,颇觉心如太古时。

浣纱庙

作者:鱼玄机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神女已相和。
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
范蠡功成身隐遁,伍胥谏死国消磨。
只今诸暨长江畔,空有青山号苎萝。

伤张玖秀才

作者:唐求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铜梁剑阁几区区,十上探珠不见珠。
卞玉影沈沙草暗,骅骝声断陇城孤。
入关词客秋怀友,出户孀妻晓望夫。
吴水楚山千万里,旅魂归到故乡无。

卖残牡丹

作者:鱼玄机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
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
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秋日经别墅

作者:吴融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别墅萧条海上村,偶期兰菊与琴尊。
檐横碧嶂秋光近,树带闲潮晚色昏。
幸有白云眠楚客,不劳芳草思王孙。
北山移去前文在,无复教人叹晓猿。

哭陈先生

作者:吕岩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天网恢恢万象疏,一身亲到华山区。
寒云去后留残月,春雪来时问太虚。
六洞真人归紫府,千年鸾鹤老苍梧。
自从遗却先生后,南北东西少丈夫。

大云寺茶诗

作者:吕岩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别诗二首

作者:吕岩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无心独坐转黄庭,不逐时流入利名。
救老只存真一气,修生长遣百神灵。
朝朝炼液归琼垄,夜夜朝元养玉英。
莫笑老人贫里乐,十年功满上三清。
时人受气禀阴阳,均体乾坤寿命长。
为重本宗能寿永,因轻元祖遂沦亡。
三宫自有回流法,万物那无运用方。
咫尺昆仑山上玉,几人知是药中王。

初月

作者:杜光庭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始看东上又西浮,圆缺何曾得自由。
照物不能长似镜,当天多是曲如钩。
定无列宿敢争耀,好伴晴河相映流。
直使奔波急于箭,只应白尽世间头。

题仙居观

作者:杜光庭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往岁真人朝玉皇,四真三代住繁阳。
初开九鼎丹华熟,继蹑五云天路长。
烟锁翠岚迷旧隐,池凝寒镜贮秋光。
时从白鹿岩前往,应许潜通不死乡。

次韵西邻新居兼乞酒

作者:鱼玄机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一首诗来百度吟,新情字字又声金。
西看已有登垣意,远望能无化石心。
河汉期赊空极目,潇湘梦断罢调琴。
况逢寒节添乡思,叔夜佳醪莫独斟。

参同契明镜图诀诗二首

作者:彭晓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造化潜施迹莫穷,簇成真诀指蒙童。
三篇秘列八环内,万象门开一镜中。
离女驾龙为木婿,坎男乘虎作金翁。
同人好道宜精究,究得长生路便通。
至道希夷妙且深,烧丹先认大还心。
日爻阴耦生真汞,月卦阳奇产正金。
女妊朱砂男孕雪,北藏荧惑丙含壬。
两端指的铅金祖,莫向诸般取次寻。

得火龙真人剑法

作者:吕岩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昔年曾遇火龙君,一剑相传伴此身。
天地山河从结沫,星辰日月任停轮。
须知本性绵多劫,空向人间历万春。
昨夜钟离传一语,六天宫殿欲成尘。

赠王山人

作者:唐求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红藤一柱脚常轻,日日缘溪入谷行。
山下有家身未老,灶前无火药初成。
经秋少见闲人说,带雨多闻野鹤鸣。
知到蓬莱难再访,问何方法得长生。

题都庆观

作者:杜光庭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三仙一一驾红鸾,仙去云闲绕古坛。
炼药旧台空处所,挂衣乔木两摧残。
清风岭接猿声近,白石溪涵水影寒。
二十四峰皆古隐,振缨长往亦何难。

秋夕言怀寄所知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休问蒙庄材不材,孤灯影共傍寒灰。
忘筌话道心甘死,候体论诗口懒开。
窗外风涛连建业,梦中云水忆天台。
相疏却是相知分,谁讶经年一度来。

送王处士游蜀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
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
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
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

寄寻萍公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闻在湓城多寄住,随时谈笑浑尘埃。
孤峰恐忆便归去,浮世要看还下来。
万顷野烟春雨断,九条寒浪晚窗开。
虎溪桥上龙潭寺,曾此相寻踏雪回。

寄蜀国广济大师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冰压霜坛律格清,三千传授尽门生。
禅心尽入空无迹,诗句闲搜寂有声。
满国繁华徒自乐,两朝更变未曾惊。
终思相约岷峨去,不得携筇一路行。

寄武陵贯微上人二首

作者:齐己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知泛沧浪棹未还,西峰房锁夜潺潺。
春陪相府游仙洞,雪共宾寮对玉山。
诗里几添新菡萏,衲痕应换旧斓斑。
莫忘一句曹溪妙,堪塞孙孙骋度关。
吴头东面楚西边,云接苍梧水浸天。
两地别离身已老,一言相合道休传。
风骚妙欲凌春草,踪迹闲思绕岳莲。
不是傲他名利世,吾师本在雪山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