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干的诗,方干诗集,方干的词,方干诗词全集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五律
此地似乡国,堪为朝夕吟。
云藏吴相庙,树引越山禽。
潮落海人散,钟迟秋寺深。
我来无旧识,谁见寂寥心。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五律
蜀路何迢递,怜君独去游。
风烟连北虏,山水似东瓯。
九折盘荒坂,重江绕汉州。
临邛一壶酒,能遣长卿愁。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五律
细声频断续,审听亦难分。
仿佛应移处,从容却不闻。
兰栖朝咽露,树隐暝吟云。
莫遣乡愁起,吾怀只是君。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五律
登寺寻盘道,人烟远更微。
石窗秋见海,山霭暮侵衣。
众木随僧老,高泉尽日飞。
谁能厌轩冕,来此便忘机。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莫见凌风飘粉箨,须知碍石作盘根。
细看枝上蝉吟处,犹是笋时虫蚀痕。
月送绿阴斜上砌,露凝寒色湿遮门。
列仙终日逍遥地,鸟雀潜来不敢喧。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昔著政声闻国外,今留儒术化江东。
青云旧路归仙掖,白凤新词入圣聪。
弦管未知银烛晓,旌旗已侍锦帆风。
郡人难议酬恩德,遍在三年礼遇中。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越器敲来曲调成,腕头匀滑自轻清。
随风摇曳有馀韵,测水浅深多泛声。
昼漏丁当相续滴,寒蝉计会一时鸣。
若教进上梨园去,众乐无由更擅名。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暖景融融寒景清,越台风送晓钟声。
四郊远火烧烟月,一道惊波撼郡城。
夜雪未知东岸绿,春风犹放半江晴。
谢公吟处依稀在,千古无人继盛名。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暂无
爱山却把图书卖,嗜酒空教僮仆赊。
只向阶前便渔钓,那知枕上有云霞。
暗泉出石飞仍咽,小径通桥直复斜。
窗竹未抽今夏笋,庭梅曾试当年花。
姓名未及陶弘景,髭鬓白于姜子牙。
松月水烟千古在,未知终久属谁家。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寸心似火频求荐,两鬓如霜始息机。
隔岸鸡鸣春耨去,邻家犬吠夜渔归。
倚松长啸宜疏拙,拂石欹眠绝是非。
多谢元瑜怜野贱,时回车马发光辉。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大片纷纷小片轻,雨和风击更纵横。
园林入夜寒光动,窗户凌晨湿气生。
蔽野吞村飘未歇,摧巢压竹密无声。
山阴道士吟多兴,六出花边五字成。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纷纭宛转更堪看,压竹摧巢井径漫。
风柳细条黏不得,春溪绿色蔽应难。
清辉直认中庭月,湿气偏添半夜寒。
谢守来吟才更逸,郢词先至彩毫端。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方知激蹙与喷飞,直恐古今同一时。
远壑流来多石脉,寒空扑碎作凌澌。
谢公岩上冲云去,织女星边落地迟。
聚向山前更谁测,深沉见底是澄漪。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一泓潋滟复澄明,半日功夫劚小庭。
占地未过四五尺,浸天唯入两三星。
鹢舟草际浮霜叶,渔火沙边驻小萤。
才见规模识方寸,知君立意象沧溟。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大志无心守章句,终怀上略致殊功。
保宁帝业青萍在,投弃儒书绛帐空。
密雪曙连葱岭道,青松夜起柳营风。
将星依旧当文座,应念愚儒命未通。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或雨或云常不定,地灵云雨自无时。
世人莫识神方字,仙鸟偏栖药树枝。
远壑度年如晦暝,阴溪入夏有凌澌。
此中唯有师知我,未得寻师即梦师。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何事忽来还忽去,孤云不定鹤情高。
真经与术添年寿,灵药分功入鬓毛。
必拟一身生羽翼,终看陆地作波涛。
遍寻岩洞求仙者,即恐无人似尔曹。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坐看南北与西东,远近无非礼义中。
一县繁花香送雨,五株垂柳绿牵风。
寒涛背海喧还静,驿路穿林断复通。
仲叔受恩多感恋,裴回却怕酒壶空。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婆娑恋酒山花尽,绕缭还家水路通。
转楫拟从青草岸,吹帆犹是白蘋风。
淮边欲暝军鼙急,洛下先寒苑树空。
诗句因余更孤峭,书题不合忘江东。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用心精至自无疑,千万人中似汝稀。
上国才将五字去,全家便待一枝归。
西陵柳路摇鞭尽,北固潮程挂席飞。
想见明年榜前事,当时分散著来衣。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中天坐卧见人寰,峭石垂藤不易攀。
晴卷风雷归故壑,夜和猿鸟锁寒山。
势横绿野苍茫外,影落平湖潋滟间。
师在西岩最高处,路寻之字见禅关。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桂轮秋半出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
海上风云摇皓影,空中露气湿流光。
斜临户牖通宵烛,回照阶墀到晓霜。
庾亮恃才高更逸,方闻墨翰已成章。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连枝棣萼世无双,未秉鸿钧拥大邦。
折桂早闻推独步,分忧暂辍过重江。
晴寻凤沼云中树,思绕稽山枕上窗。
试把十年辛苦志,问津求拜碧油幢。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不觉年华似箭流,朝看春色暮逢秋。
正嗟新冢垂青草,便见故交梳白头。
虽道了然皆是梦,应还达者即无愁。
破除生死须齐物,谁向穹苍问事由。
日乌往返无休息,朝出扶桑暮却回。
夜雨旋驱残热去,江风吹送早寒来。
才怜饮处飞花片,又见书边聚雪堆。
莫恃少年欺白首,须臾还被老相催。
世途扰扰复憧憧,真恐华夷事亦同。
……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青苔劚破植贞坚,细碧竿排郁眼鲜。
小凤凰声吹嫩叶,短蛟龙尾袅轻烟。
节环腻色端匀粉,根拔秋光暗长鞭。
怪得入门肌骨冷,缀风黏月满庭前。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暂无
苦用贞心传弟子,即应低眼看公卿。
水中明月无踪迹,风里浮云可计程。
庭际孤松随鹤立,窗间清磬学蝉鸣。
料师多劫长如此,岂算前生与后生。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俗人皆嫉谢临川,果中常情□□□。为政旧规方利国,
降生直性已归天。岘亭惋咽知无极,渭曲馨香莫计年。
从此心丧应毕世,忍看坟草读残篇。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旧岩终副却归期,岩下有人应识师。
目睹婴孩成老叟,手栽松柏有枯枝。
前山低校无多地,东海浅于初去时。
若把古今相比类,姓丁仙鹤亦如斯。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非唯言下变荣衰,大海可倾山可移。
如剖夜光归暗室,似驱春气入寒枝。
死灰到底翻腾焰,朽骨随头却长肥。
便杀微躬复何益,生成恩重报无期。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字人心苦达神明,何止重门夜不扃。
莫道耕田全种秫,兼闻退食亦逢星。
映林顾兔停琴望,隔水寒猿驻笔听。
却恐南山尽无石,南山有石合为铭。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漏干。
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
轩车欲识人间感,献岁须来帝里看。
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惟笑鬓毛斑。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暂无
少小高眠无一事,五侯勋盛欲如何。湖边倚杖寒吟苦,
石上横琴夜醉多。鸟自树梢随果落,人从窗外卸帆过。
由来朝市为真隐,可要栖身向薜萝?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五律
风涛匝山寺,磬韵达渔船。
此处别师久,远怀无信传。
月华妨静烛,鸟语答幽禅。
已见如如理,灰心应不然。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五律
才高登上第,孝极殁庐茔。
一命何无定,片言徒有声。
故园花自发,新冢月初明。
寂寞重泉里,岂知春物荣。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暂无
密片繁声旋不销,萦风杂霰转飘飖。
澄江莫蔽长流色,衰柳难黏自动条。
湿气添寒酤酒夜,素花迎曙卷帘朝。
此时明径无行迹,唯望徽之问寂寥。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杨震东来是宦游,政成登此自消忧。
草中白道穿村去,树里清溪照郭流。
纵目四山宜永日,开襟五月似高秋。
不知县籍添新户,但见川原桑柘稠。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避石攀萝去不迷,行时举步似丹梯。
东轩海日已先照,下界晨鸡犹未啼。
郭里云山全占寺,村前竹树半藏溪。
谢公吟望多来此,此地应将岘首齐。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溪势盘回绕郡流,饶阳春色满溪楼。
岂唯啼鸟催人醉,更有繁花笑客愁。
蹇拙命中迷直道,仁慈风里驻扁舟。
膺门若感深恩去,终杀微躯未足酬。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海内芳声谁可并,承家三代相门深。
剖符已副东人望,援笔曾传圣主心。
此地清廉惟饮水,四方焦热待为霖。
他年莫学鸱夷子,远泛扁舟用铸金。
作者:方干 年代:唐代体裁:七律
虽云圣代识贤明,自是山河应数生。
大雅篇章无弟子,高门世业有公卿。
入楼早月中秋色,绕郭寒潮半夜声。
白屋青云至悬阔,愚儒肝胆若为倾。

诗词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