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古诗词

药园

作者:司空曙 年代:唐代 体裁:五绝
春园芳已遍,绿蔓杂红英。
独有深山客,时来辨药名。

奉和秘书元丞杪秋忆终南旧居

作者:李端 年代:唐代 体裁:五排
高门有才子,能履古人踪。
白社陶元亮,青云阮仲容。
田园忽归去,车马杳难逢。
废巷临秋水,支颐向暮峰。
行鱼避杨柳,惊鸭触芙蓉。
石窦红泉细,山桥紫菜重。
凤雏终食竹,鹤侣暂巢松。
愿接烟霞赏,羁离计不从。

下第上薛侍郎

作者:李端 年代:唐代 体裁:五古
蓬荜春风起,开帘却自悲。
如何飘梗处,又到采兰时。
明镜方重照,微诚寄一辞。
家贫求禄早,身贱报恩迟。
幸得皮存矣,须劳翼长之。
铭肌非厚答,肉骨是前期。
纵觉新人好,宁忘旧主疑。
终惭太丘道,不为小生私。

远寺钟

作者:司空曙 年代:唐代 体裁:五绝
杳杳疏钟发,因风清复引。
中宵独听之,似与东林近。

别张讚

作者:司空曙 年代:唐代
今日山晴后,残蝉菊发时。
登楼见秋色,何处最相思。

晚思

作者:司空曙 年代:唐代 体裁:五绝
蛩馀窗下月,草湿阶前露。
晚景凄我衣,秋风入庭树。

残莺百啭歌同王员外耿拾遗吉中孚李端游慈恩

作者:司空曙 年代:唐代
残莺一何怨,百啭相寻续。始辨下将高,稍分长复促。
绵蛮巧状语,机节终如曲。野客赏应迟,幽僧闻讵足。
禅斋深树夏阴清,零落空馀三两声。金谷筝中传不似,
山阳笛里写难成。忆昨乱啼无远近,晴宫晓色偏相引。
送暖初随柳色来,辞芳暗逐花枝尽。歌残莺,歌残莺,
悠然万感生。谢脁羁怀方一听,何郎闲吟本多情。
乃知众鸟非俦比,暮噪晨鸣倦人耳。共爱奇音那可亲,
……

送神

作者:司空曙 年代:唐代 体裁:杂言
神之去,回风袅袅云容与。桂尊瑶席不复陈,
苍山绿水暮愁人。

过坚上人故院与李端同赋

作者:司空曙 年代:唐代 体裁:五绝
旧依支遁宿,曾与戴颙来。
今日空林下,唯知见绿苔。

病中嫁女妓

作者:司空曙 年代:唐代 体裁:七绝
万事伤心在目前,一身垂泪对花筵。
黄金用尽教歌舞,留与他人乐少年。

夜投丰德寺谒海上人(一作卢纶诗)

作者:李端 年代:唐代
半夜中峰有磬声,偶寻樵者问山名。
上方月晓闻僧语,下界林疏见客行。
野鹤巢边松最老,毒龙潜处水偏清。
愿得远山知姓字,焚香洗钵过馀生。

卧病闻吉中孚拜官寄元秘书昆季

作者:李端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汉家采使不求声,自慰文章道欲行。
毛遂登门虽异赏,韩非入传滥齐名。
云归暂爱青山出,客去还愁白发生。
年少奉亲皆愿达,敢将心事向玄成。

秋园

作者:司空曙 年代:唐代 体裁:七绝
伤秋不是惜年华,别忆春风碧玉家。
强向衰丛见芳意,茱萸红实似繁花。

赠道士

作者:李端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姓氏不书高士传,形神自得逸人风。
已传花洞将秦接,更指茅山与蜀通。
懒说岁年齐绛老,甘为乡曲号涪翁。
终朝卖卜无人识,敝服徒行入市中。

赠郭驸马(郭令公子暧尚升平公主令于席上成

作者:李端 年代:唐代
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斗鸡过上苑,玉鞭骑马出长楸。
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
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
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今朝都尉如相顾,原脱长裾学少年。

初入集贤院赠李献仁(曾于常山联官)

作者:崔峒 年代:唐代
燕代官初罢,江湖路便分。
九迁从命薄,四十幸人闻。
迹愧趋丹禁,身曾系白云。
何由返沧海,昨日谒明君。

送马尊师(一作送侯道士)

作者:李端 年代:唐代
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
云中采药随青节,洞里耕田映绿林。
直上烟霞空举手,回经丘垄自伤心。
武陵花木应长在,愿与渔人更一寻。

刘展下判官相招以诗答之

作者:崔峒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国有非常宠,家承异姓勋。
背恩惭皎日,不义若浮云。
但使忠贞在,甘从玉石焚。
窜身如有地,梦寐见明君。

登蒋山开善寺(一作李嘉祐诗)

作者:崔峒 年代:唐代
山殿秋云里,香烟出翠微。
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
下界千门见,前朝万事非。
看心兼送目,葭菼暮依依。

题崇福寺禅院

作者:崔峒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僧家竟何事,扫地与焚香。
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
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长。
向晚禅堂掩,无人空夕阳。

秋晚送丹徒许明府赴上国,因寄江南故人

作者:崔峒 年代:唐代
秋暮之彭泽,篱花远近逢。
君书前日至,别后此时重。
寒夜江边月,晴天海上峰。
还知南地客,招引住新丰。

扬州选蒙相公赏判雪后呈上

作者:崔峒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自得山公许,休耕海上田。
惭看长史传,欲弃钓鱼船。
穷巷殷忧日,芜城雨雪天。
此时瞻相府,心事比旌悬。

送陆明府之盱眙

作者:崔峒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陶令之官去,穷愁惨别魂。
白烟横海戍,红叶下淮村。
澹浪摇山郭,平芜到县门。
政成堪吏隐,免负府公恩。

江上书怀

作者:崔峒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骨肉天涯别,江山日落时。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
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
·250 ·

润州送师弟自江夏往台州

作者:崔峒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远客乘流去,孤帆向夜开。
春风江上使,前日汉阳来。
别路犹千里,离心重一杯。
剡溪木未落,羡尔过天台。

送李道士归山

作者:崔峒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秋城临古路,城上望君还。
旷野入寒草,独行随远山。
授人鸿宝内,将犬白云间。
早晚烧丹罢,遥知冰雪寒。

宿江西窦主簿厅(与此公亡兄联官)

作者:崔峒 年代:唐代
广庭方缓步,星汉话中移。
月满关山道,乌啼霜树枝。
时艰难会合,年长重亲知。
前事成金石,凄然泪欲垂。

奉和元丞侍从游南城别业

作者:李端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垂朱领孙子,从宴在池塘。
献寿回龟顾,和羹跃鲤香。
高松先草晚,平石助泉凉。
馀橘期相及,门生有陆郎。

润州送友人

作者:崔峒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见君还此地,洒泪向江边。
国士劳相问,家书无处传。
荒城胡马迹,塞木戍人烟。
一路堪愁思,孤舟何渺然。

送郑佶归洛阳

作者:司空曙 年代:唐代 体裁:七绝
苍苍楚色水云间,一醉春风送尔还。
何处乡心最堪羡,汝南初见洛阳山。

送皎然上人归山

作者:李端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适来世上岂缘名,适去人间岂为情。
古寺山中几日到,高松月下一僧行。
云阴鸟道苔方合,雪映龙潭水更清。
法主欲归须有说,门人流泪厌浮生。

送曹同椅

作者:司空曙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青春三十馀,众艺尽无如。
中散诗传画,将军扇续书。
楚田晴下雁,江日暖游鱼。
惆怅空相送,欢游自此疏。

送鄂州张别驾襄阳觐省

作者:司空曙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苍苍岘亭路,腊月汉阳春。
带雪半山寺,行沙隔水人。
王祥因就宦,莱子不违亲。
正恨殊乡别,千条楚柳新。

送王尊师归湖州

作者:司空曙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烟芜满洞青山绕,幢节飘空紫凤飞。
金阙乍看迎日丽,玉箫遥听隔花微。
多开石髓供调膳,时御霓裳奉易衣。
莫学辽东华表上,千年始欲一回归。

九日洛东亭

作者:司空曙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风息斜阳尽,游人曲落间。
采花因覆酒,行草转看山。
柳散新霜下,天晴早雁还。
伤秋非骑省,玄发白成斑。

哭王注

作者:司空曙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已叹漳滨卧,何言驻隙难。
异才伤促短,诸友哭门阑。
古道松声暮,荒阡草色寒。
延陵今葬子,空使鲁人观。

深上人见访忆李端

作者:司空曙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雁稀秋色尽,落日对寒山。
避事多称疾,留僧独闭关。
心归尘俗外,道胜有无间。
仍忆东林友,相期久不还。

送皋法师

作者:司空曙 年代:唐代 体裁:七绝
江草知寒柳半衰,行吟怨别独迟迟。
何人讲席投如意,唯有东林远法师。

御制雨后出城观览,敕朝臣已下属和

作者:司空曙 年代:唐代
上上开鹑野,师师出凤城。
因知圣主念,得遂老农情。
陇麦垂秋合,郊尘得雨清。
时新荐玄祖,岁足富苍生。
却马川原静,闻鸡水土平。
薰弦歌舜德,和鼎致尧名。
览物欣多稼,垂衣御大明。
史官何所录,称瑞满天京。

别卢纶(一作纶别曙诗)

作者:司空曙 年代:唐代
有月多同赏,无秋不共悲。如何与君别,又是菊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