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古诗词

代故人新姬侍疾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体裁:五古
双毂不回辙,子疾已在旁。
侍坐长摇扇,迎医渐下床。
新施箱中幔,未洗来时妆。
奉君缠绵意,幸愿莫相忘。

北邙行(一作北邙山)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
天涯悠悠葬日促,冈坂崎岖不停毂。
高张素幕绕铭旌,夜唱挽歌山下宿。
洛阳城北复城东,魂车祖马长相逢。
车辙广若长安路,蒿草少于松柏树。
涧底盘陀石渐稀,尽向坟前作羊虎。
谁家石碑文字灭,后人重取书年月。
朝朝车马送葬回,还起大宅与高台。

题桐庐李明府官舍(一作赠同官李明府)

作者:崔峒 年代:唐代
讼堂寂寂对烟霞,五柳门前聚晓鸦。
流水声中视公事,寒山影里见人家。
观风竞美新为政,计日还知旧触邪。
可惜陶潜无限酒,不逢篱菊正开花。

赠窦十九(时公车待诏长安)

作者:崔峒 年代:唐代
灵台暮宿意多违,木落花开羡客归。
江海几时传锦字,风尘不觉化缁衣。
山阳会里同人少,灞曲农时故老稀。
幸得汉皇容直谏,怜君未遇觉人非。

虔州见郑表新诗因以寄赠

作者:崔峒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梅花岭里见新诗,感激情深过楚词。
平子四愁今莫比,休文八咏自同时。
萍乡露冕真堪惜,凤沼鸣珂已讶迟。
才子风流定难见,湖南春草但相思。

赠元秘书

作者:崔峒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旧书稍稍出风尘,孤客逢秋感此身。
秦地谬为门下客,淮阴徒笑市中人。
也闻阮籍寻常醉,见说陈平不久贫。
幸有故人茅屋在,更将心事问情亲。

送冯八将军奏事毕归滑台幕府

作者:崔峒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王门别后到沧洲,帝里相逢俱白头。
自叹马卿常带疾,还嗟李广不封侯。
棠梨宫里瞻龙衮,细柳营中著虎裘。
想到滑台桑叶落,黄河东注杏园秋。

送皇甫冉往白田

作者:崔峒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江边尽日雉鸣飞,君向白田何日归。
楚地蒹葭连海迥,隋朝杨柳映堤稀。
津楼故市无行客,山馆空庭闭落晖。
试问疲人与征战,使君双泪定沾衣。

题兰若

作者:崔峒 年代:唐代 体裁:七绝
绝顶茅庵老此生,寒云孤木独经行。
世人那得知幽径,遥向青峰礼磬声。

送贺兰广赴选

作者:崔峒 年代:唐代 体裁:七绝
而今用武尔攻文,流辈干时独卧云。
白发青袍趋会府,定应衡镜却惭君。

送孙德谕罢官往黔州(孙父曾牧此州,因寄家

作者:苗发 年代:唐代
中岁分符典石城,两朝趋陛谒承明。
阙下昨承归老疏,天南今切去乡情。
亲知握手三秋别,几杖扶身万里行。
伯道暮年无嗣子,欲将家事托门生。

行路难

作者:王烈 年代:唐代 体裁:乐府
行客满长路,路长良足哀。白日持角弓,射人而取财。
千金谁家子,纷纷死黄埃。见者不敢言,言者不得回。
家人各望归,岂知长不来。

作者:张南史 年代:唐代 体裁:杂言
泉,泉。色净,苔鲜。石上激,云中悬。津流竹树,
脉乱山川。扣玉千声应,含风百道连。太液并归池上,
云阳旧出宫边。北陵井深凿不到,我欲添泪作潺湲。

晴江秋望

作者:崔季卿 年代:唐代 体裁:七绝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秋夜闻雁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尚(一作和空上人

作者:张南史 年代:唐代
晚节闻君道趣深,结茅栽树近东林。
禅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
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木动寒砧。
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奉酬李舍人秋日寓直见寄

作者:张南史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秋日金华直,遥知玉佩清。
九重门更肃,五色诏初成。
槐落宫中影,鸿高苑外声。
翻从魏阙下,江海寄幽情。

同韩侍郎秋朝使院

作者:张南史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重门启曙关,一叶报秋还。
露井桐柯湿,风庭鹤翅闲。
忘情簪白笔,假梦入青山。
惆怅只应此,难裁语默间。

送朱大游塞(一作送朱大北游)

作者:张南史 年代:唐代
岁暮一为别,江湖聊自宽。
且无人事处,谁谓客行难。
郢曲怜公子,吴州忆伯鸾。
苍苍远山际,松柏独宜寒。

送郑录事赴太原

作者:张南史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叹息不相见,红颜今白头。
重为西候别,方起北风愁。
六月胡天冷,双城汾水流。
卢谌即故吏,还复向并州。

宣城雪后还望郡中寄孟侍御(立春后开元观送

作者:张南史 年代:唐代
腊后年华变,关西驿骑遥。塞鸿连暮雪,江柳动寒条。
山水还鄣郡,图书入汉朝。高楼非别处,故使百忧销。

江北春望赠皇甫补阙

作者:张南史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闲园柳绿井桃红,野径荒墟左右通。
清迥独连江水北,芳菲更似洛城东。
时看雨歇人归岫,每觉潮来树起风。
闻道金门堪避世,何须身与海鸥同。

冬夜感怀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晚年恩爱少,耳目静于僧。
竟夜不闻语,空房唯有灯。
气嘘寒被湿,霜入破窗凝。
断得人间事,长如此亦能。

醉后忆山中故人(一作故人山中)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花开草复秋,云水自悠悠。
因醉暂无事,在山难免愁。
遇晴须看月,斗健且登楼。
暗想山中伴,如今尽白头。

送流人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见说长沙去,无亲亦共愁。
阴云鬼门夜,寒雨瘴江秋。
水国山魈引,蛮乡洞主留。
渐看归处远,垂白住炎州。

过赵居士拟置草堂处所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休师竹林北,空可两三间。
虽爱独居好,终来相伴闲。
犹嫌近前树,为碍看南山。
的有深耕处,春初须早还。

新开望山处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新开望山处,今朝减病眠。应移千里道,犹自数峰偏。
故欲遮春巷,还来绕暮天。老夫行步弱,免到寺门前。

题东华观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路尽烟水外,院门题上清。
鹤雏灵解语,琼叶软无声。
白发道心熟,黄衣仙骨轻。
寂寥虚境里,何处觅长生。

归昭应留别城中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喜得近京城,官卑意亦荣。
并床欢未定,离室思还生。
计拙偷闲住,经过买日行。
如无自来分,一驿是遥程。

塞上梅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体裁:乐府
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
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马。
日夜风吹满陇头,还随陇水东西流。
此花若近长安路,九衢年少无攀处。

淮南使回留别窦侍御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恋恋春恨结,绵绵淮草深。
病身愁至夜,远道畏逢阴。
忽逐酒杯会,暂同风景心。
从今一分散,还是晓枝禽。

林居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荒林四面通,门在野田中。
顽仆长如客,贫居未胜蓬。
旧绵衣不暖,新草屋多风。
唯去山南近,闲亲贩药翁。

新修道居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世间无所入,学道处新成。
两面有山色,六时闻磬声。
闲加经遍数,老爱字分明。
若得离烦恼,焚香过一生。

赠洪誓师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老僧真古画,闲坐语中听。
识病方书圣,谙山草木灵。
人来多施药,愿满不持经。
相伴寻溪竹,秋苔袜履青。

答寄芙蓉冠子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一学芙蓉叶,初开映水幽。
虽经小儿手,不称老夫头。
枕上眠常戴,风前醉恐柔。
明年有闺阁,此样必难求。

田家留客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体裁:七古
人家少能留我屋,客有新浆马有粟。远行僮仆应苦饥,
新妇厨中炊欲熟。不嫌田家破门户,蚕房新泥无风土。
行人但饮莫畏贫。明府上来何苦辛。丁宁回语屋中妻,
有客勿令儿夜啼。双冢直西有县路,我教丁男送君去。

精卫词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体裁:乐府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雉将雏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体裁:七古
雉咿喔,雏出鷇。毛斑斑,觜啄啄。学飞未得一尺高,
还逐母行旋母脚。麦垄浅浅难蔽身,远去恋雏低怕人。
时时土中鼓两翅,引雏拾虫不相离。

短歌行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体裁:乐府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百年三万六千朝,
夜里分将强半日。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短歌行,无乐声。

古谣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体裁:乐府
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霞。
一来一去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麻。

山居

作者:王建 年代:唐代 体裁:五律
屋在瀑泉西,茅檐下有溪。闭门留野鹿,分食养山鸡。
桂熟长收子,兰生不作畦。初开洞中路,深处转松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