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古诗词

瑞鹧鸪 咏西山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西山深处道人家。养道修真何处加。九夏高眠无暑气,三秋结实有新瓜。乱山坡下宜禾黍,浑水河边长桑麻。四季平和人事少,三餐终日是生

减字木兰花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安禅聚落。难免区区闲把捉。聚落安禅。佛祖常忧恐落缘。山林纵卧。无虑无思真快活。纵卧山林。一点灵光无物侵。

瑞鹧鸪 示众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论道谈禅斗捷机。朦胧合眼便昏迷。贪名竞利心犹在,损己安人行岂知。益友不侵贤圣远,良朋难近虎狼随。一朝数满无由悔,闻早收心莫纵

减字木兰花 缙山川有三观,皆有阳字,此间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三阳道士。坐对云峰谈不二。万法如通。尽在忘机冷笑中。无明实性。此理难诠如何证。要证元初。认取高空秋水孤。

减字木兰花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天堂岂远。举世迷人寻不见。地狱非亲。无限众生寒断门。聪明上士。幸得为人勤发志。志在心平。片善无遗道自成。

道无情 老年退居沁郡,奉诏还燕京大长春宫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十月小春时令。万物归根安静。独我水云间。过东山。直指古燕无定。老也敢违天命。回首望终南。再来参。

道无情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三老共全清福。终日游山不足。坐卧白云中。看青峰。饭罢东坡石上。谈笑开怀豁畅。妙景可忘忧。对清流。

道无情 别西山道友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行过天涯海角。未似西山心乐。兴尽复东还。鬓多斑。彼此年过耳顺。别后有何凭准。唯愿各心休。永无忧。

道无情 时在龙阳观,东川秋阳来请,丙戌元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每夜三更问话。说破人情虚假。个个悟真宗。道心通。要望秋阳回意。莫纵高眠春睡。指日复归来。笑颜开。

朝中措 桃源图

作者:善住 年代:元代 体裁:
桃源传自武陵翁。遥隔白云中。漫说人间无路,岂知一棹能通。红英夹岸,霞蒸远近,烂漫东风。将谓神仙别境,鸡鸣犬呔还同。

减字木兰花 赠燕京万莲会众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回头返照。世事无穷堪失笑。返照回头。得意归来便好休。休休省也。莫纵贪痴狂野马。省也休休。一任年光春复秋。

踏云行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静里喧喧,闹中寂寂。灵源妙用谁能识。两般颠倒入虚无,自然显个真消息。气过三关,神游八极。绵绵来往无踪迹。此时休歇罢参寻,前程

一剪梅 太平兴国观示众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天赐平遥好歇心。琳宫寂寂,古柏森森。清阴密锁洞天幽,聚落相邻,静胜山林。清静无为孰得寻。太平兴国,觅个知音。劝君速悟莫迟疑,言下承当,贤圣加临。

贺圣朝 羲州醮罢,命郭志全讲道德二篇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古宜缘重,善根深种,志士心坚。感吾门洪教广开缘。共谈论功圆。中宵不寐,云朋高会,参透玄玄。向五千文内契忘筌。见自己神仙。

卜算子 玉虚观夜静中,师父令和,都要奔波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真性休空走。二物长相守。这些消息阿谁知,便是无中有。实鼎琼花放,玉户金光透。作个清凉彼岸人,清静工夫就。

点绛唇 暮春游五华山继先师韵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昨日春游,一行恰似乘鸾凤。知音共。适怀心纵。直入桃源洞。好向清溪,闲听琴三弄。真欢动。任地迎送。管甚庄周梦。

点绛唇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晔晔重阳,素秋气爽添清兴。仙歌咏。黄华相称。朵朵如如性。小槛芬芳,满座人钦敬。真清静。香风纯正。万户千门庆。

点绛唇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学道难成,无明触处生烟火。招殃祸。时光虚过。生死如何躲。早悟前愆,更不生人我。还真个。时时明破。下手修仙果。

点绛唇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学道寻真,宁心耐意搜求正。刀圭柄。群真相庆。一颗明珠莹。照见元初,认得头和影。神通圣。内容清兴。物外闲吟咏。

青玉案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群魔散尽真何乱。万事无萦绊。一点光同青玉案。纤尘不挂,永无障碍,得见虚空面。劝君早把尘情拚。下手速修转头晚。前有风波深不浅。神舟稳驾,云朋相伴,笑指芦花岸。

踏云行 赞师父仙体不朽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玉骨元清,金丹已就。长春不老何年朽。圆成一性遍河沙,遗骸全体仍依旧。万代稀逢,一时罕有。天涯门弟来奔凑。安居处顺庆真容,焚香

鹊桥仙

作者:姬翼 年代:元代 体裁:
阎闾听诳。天真成妄。俱喜攒头装相。殷勤香火步虚声,*弄向、**木上。无多利养。做些模样,呈尽平生伎俩。到头毕竟意如何,不见了

踏云行 自咏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薄利虚名,谁人能戒。前头路险犹贪爱。惟予不肯着浮华,中心有愿超三界。广布慈风,休生懈怠。心怀忍辱常宁耐。豁开心地若虚空,分明

踏云行 赠长春宫道众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智慧男儿,聪明上士。修真幸遇先师指。葆光殿阁对青山,白云堪伴长春子。乐道明心,胜看经史。神仙籍上书名字。大家勤苦守灵踪,皇天

月上海棠 示众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先师归去功无量。日赴千坛显圣象。化身千百,暗中度人来往。休轻谤。恐灾祸临头怎向。一时开化通无上。广集门生普供养。但持斋戒,志心各怀归仰。虚空里,管有神明赐赏。

虞美人 劝世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迩来似觉精神涌。识破人间梦。皆因恬淡乐清和。与物无私,光照遍山河。如今普劝修真众。莫待空无用。一朝归去恨身卑。悔不当时,勤苦

南乡子 赠西路道人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幸遇好良因。枉惹浮名受苦辛。只为目前些子事,因循。*过中间换了身。默坐守灵根。空外闲搜空外真。认得亘初微妙物,堪亲。唤作神仙

南乡子 宝玄堂偶得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本性爱疏慵。不厌无名不厌穷。落魄随缘无所碍,心通。观透人间事事空。得失本来同。动静何劳问吉凶。兀兀前途真自得,成功。都在忘言

瑞鹧鸪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为人幸遇教门兴。折莫因循着世荣。节食减眠神自爽,忘情去欲气偏清。暂时戒慎离灾苦,久远行持出死生。奉劝高明宜省悟,闻身强健早修

点绛唇 重九后五日作

作者:尹志平 年代:元代 体裁:
体入虚空,犹然未可为凭据。真空路。气神相聚。现世阳神去。若遇知音,此事堪分付。君听取。莫生疑*。行满天将护。

沁园春 勉诸门人

作者:李道纯 年代:元代 体裁:
道在常人,日用之间,人自不知。柰丛识纷纷,红尘衮衮,灵源不定,心月无辉。人我山高,是非海阔,一切掀翻便造微。诸贤眷,听清庵设喻,切勿狐疑。先将清净为基。用静定为庵自住持。以中为门户,正为床榻,诚为径路,敬作藩篱。卑顺和人,谦恭接物,服食兴居弗可违。常行此,若工夫不闲,直入无为。

沁园春 赠静庵口诀

作者:李道纯 年代:元代 体裁:
历劫元神,旦初祖气,太始元精。道三般至宝,同根并蒂,欲求端的,勿泥身形。息定神清,缘空气固,清静无为精自凝。丹头结,运阴阳符火,慢慢调停。尤当固济持盈。把铅汞银砂一处烹。四象合和,命基永固,三元辐辏,觉性虚灵。性命两全,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无变更。逍遥处,任遨游八极,自在纵横。

满江红 赠敬庵葛道(原作通,据道藏改)人

作者:李道纯 年代:元代 体裁:
道本无言,要学者、潜通默识。若万虑俱捐,虚灵湛寂。动处调停水中火,定中究竟波罗密。问玄关、一*在何宫,中间觅。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仙,不是佛。只这些端的,鲜人知得。迷者到头空苦志,悟来不费些儿力。看无中、生有产灵胎,阳神出。

满江红 赠孙居士

作者:李道纯 年代:元代 体裁:
这点虚灵,自古来、无亏无缺。更烁烁圆圆,澄澄彻彻。照破洪蒙前底事,分开蟾窟中间穴。向庵中、养个白虾蟆,皎如雪。那些儿,无可说。利如金,团似月。运化化生生,了无休歇。山水蒙时天癸降,地雷复处玄霜结。驾青鸾、直谒广寒宫,超生灭。

满江红 赠唯庵(原作府,据道藏改)宗道人

作者:李道纯 年代:元代 体裁:
观复工夫,要默默、存存固守。静极中一动,便通玄牡。惚恍中间情合性,虚无谷里奇投偶。我今将、向上祖师机,为君剖。说话底,非干口。把物底,非干手。那没脚童儿,会翻筋斗。解得个些奇特处,自然勘破无中有。问西来、的的意云何,擘鼻*。

满江红 赠密庵述三教

作者:李道纯 年代:元代 体裁:
教有三门,致极处、元来只一。这一字法门,深不可测。老子谷神恒不死,仲尼心易初无画。问瞿昙教外**心,密密密。学神仙,须定息。学圣人,忘智识。论做佛机缄,只凭慧力。道释儒流都勘破,圆明觉照工夫毕。看顶门、进破见真如,光赫赫。

满江红 赞圆庵付居士

作者:李道纯 年代:元代 体裁:
这个O儿,自历劫以来无象。况端端正正,亭亭当当。细入微尘无影迹,大周天界难安放。更通天彻地任纵横,无遮障。没根宗,没形状。烁烁明,团团亮。只这个便是,本来模样。放出直超无色界,收来隐在光明藏。待顶门、裂破现圆通,金色相。

满江红 赠丁县令三教一理

作者:李道纯 年代:元代 体裁:
三教正传,这蹊径、元来蓦直。问老子机缄,至虚静极。释氏性从空里悟,仲尼理自诚中人。笄始初、立教派分三,其源一。道玄关,常应物。易幽微,须默识。那禅宗奥旨,真空至寂。刻刻兼持无间断,生生受用无休息。便归根、复命体元虚,藏至密。

满江红 令门人和

作者:李道纯 年代:元代 体裁:
采药归来,这鼎器、乾金铸写。那些儿道理,全凭主者。先把根尘都扫尽,从前熟处休沾惹。问行工、进火事如何,凭般若。五雷车,青龙*。烧山符,心铸写。更涤虑洗心,灵泉浇洒。九转功成丹道毕,一灵真性还虚也。那赤条条地法王身,无可把。

满江红 赠虚庵

作者:李道纯 年代:元代 体裁:
日用工夫,只一味、存虚抱素。会殊途同归,一致百虑。紫极宫中元气息,调我鼎内三花聚。问安炉、立鼎事如何,乾金铸。缚金乌,获玉兔。捉将来,封土釜。这火候抽添,更须防护。至宝圆成明出入,法身形兆无来去。便潜身、直谒太清宫,神常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