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古诗词

古行宫

作者:章孝标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瓦烟疏冷古行宫,寂寞朱门反锁空。
残粉水银流砌下,堕环秋月落泥中。
莺传旧语娇春日,花学严妆妒晓风。
天子时清不巡幸,只应鸾凤集梧桐。

周员外席上观柘枝

作者:张祜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画鼓拖环锦臂攘,小娥双换舞衣裳。
金丝蹙雾红衫薄,银蔓垂花紫带长。
鸾影乍回头并举,凤声初歇翅齐张。
一时欻腕招残拍,斜敛轻身拜玉郎。

观杭州柘枝

作者:张祜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舞停歌罢鼓连催,软骨仙蛾暂起来。
红罨画衫缠腕出,碧排方胯背腰来。
旁收拍拍金铃摆,却踏声声锦袎摧。
看著遍头香袖褶,粉屏香帕又重隈。

闻角

作者:章孝标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边秋画角怨金微,半夜对吹惊贼围。
塞雁绕空秋不下,胡云著草冻还飞。
关头老马嘶看月,碛里疲兵泪湿衣。
馀韵袅空何处尽,戍天寥落晓星稀。

送金可纪归新罗

作者:章孝标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登唐科第语唐音,望日初生忆故林。
鲛室夜眠阴火冷,蜃楼朝泊晓霞深。
风高一叶飞鱼背,潮净三山出海心。
想把文章合夷乐,蟠桃花里醉人参。

酬致政杨祭酒见寄

作者:李逢吉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初还相印罢戎旃,获守皇居在紫烟。
妄比酂侯功蔑尔,每怀疏傅意悠然。
应将半俸沾闾里,料入中条访洞天。
十载别离那可道,倍令惊喜见来篇。

送陈倜赴江陵从事

作者:姚合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荆州胜事众皆闻,幕下今朝又得君。
才子何须藉科第,男儿终久要功勋。
江村竹树多于草,山路尘埃半是云。
新什定知饶景思,不应一向赋从军。

使两浙赠罗隐

作者:姚合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平日时风好涕流,谗书虽盛一名休。
寰区叹屈瞻天问,夷貊闻诗过海求。
向夕便思青琐拜,近年寻伴赤松游。
何当世祖从人望,早以公台命卓侯。

罢武功县将入城

作者:姚合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乍抛衫笏觉身轻,依旧还称学道名。
欲泥山僧分屋住,羞从野老借牛耕。
妻儿尽怕为逋客,亲故相邀遣到城。
无奈同官珍重意,几回临路却休行。
青衫脱下便狂歌,种薤栽莎劚古坡。
野客相逢添酒病,春山暂上著诗魔。
亦知官罢贫还甚,且喜闲来睡得多。
欲与九衢亲故别,明朝拄杖始经过。

和友人戏赠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东望花楼曾不同,西来双燕信休通。
仙人掌冷三霄露,玉女窗虚五夜风。
翠袖自随回雪转,烛房寻类外庭空。
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
迢递青门有几关,柳梢楼角见南山。
明珠可贯须为佩,白璧堪裁且作环。
子夜休歌团扇掩,新正未破剪刀闲。
猿啼鹤怨终年事,未抵熏炉一夕间。

闻歌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敛笑凝眸意欲歌,高云不动碧嵯峨。
铜台罢望归何处,玉辇忘还事几多。
青冢路边南雁尽,细腰宫里北人过。
此声肠断非今日,香灺灯光奈尔何。

送独孤焕评事赴丰州

作者:姚合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东门携酒送廷评,结束从军塞上行。
深碛路移唯马觉,断蓬风起与雕平。
烟生远戍侵云色,冰叠黄河长雪声。
须凿燕然山上石,登科记里是闲名。

惜别

作者:姚合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酒阑歌罢更迟留,携手思量凭翠楼。
桃李容华犹叹月,风流才器亦悲秋。
光阴不觉朝昏过,岐路无穷早晚休。
似把剪刀裁别恨,两人分得一般愁。

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闲话戏作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海燕参差沟水流,同君身世属离忧。
相携花下非秦赘,对泣春天类楚囚。
碧草暗侵穿苑路,珠帘不卷枕江楼。
莫惊五胜埋香骨,地下伤春亦白头。

利州江潭作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神剑飞来不易销,碧潭珍重驻兰桡。
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河伯轩窗通贝阙,水宫帷箔卷冰绡。
他时燕脯无人寄,雨满空城蕙叶雕。

送源中丞赴新罗

作者:姚合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赤墀赐对使殊方,官重霜台紫绶光。
玉节在船清海怪,金函开诏拜夷王。
云晴渐觉山川异,风便那知道路长。
谁得似君将雨露,海东万里洒扶桑。

隋宫守岁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
沈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
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欲惊雷。
昭阳第一倾城客,不踏金莲不肯来。

郑州献从叔舍人褎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蓬岛烟霞阆苑钟,三官笺奏附金龙。
茅君奕世仙曹贵,许掾全家道气浓。
绛简尚参黄纸案,丹炉犹用紫泥封。
不知他日华阳洞,许上经楼第几重。

送春词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兰蕊残妆含露泣,
柳条长袖向风挥。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临江心事违。
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

送李尚书镇滑州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南徐报政入文昌,东郡须才别建章。
视草名高同蜀客,拥旄年少胜荀郎。
黄河一曲当城下,缇骑千重照路傍。
自古相门还出相,如今人望在岩廊。

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相门才子称华簪,持节东行捧德音。
身带霜威辞凤阙,口传天语到鸡林。
烟开鳌背千寻碧,日浴鲸波万顷金。
想见扶桑受恩处,一时西拜尽倾心。

将归山

作者:姚合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野人惯去山中住,自到城来闷不胜。
宫树蝉声多却乐,侯门月色少于灯。
饥来唯拟重餐药,归去还应只别僧。
闻道旧溪茆屋畔,春风新上数枝藤。

送周使君罢渝州归郢州别墅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君思郢上吟归去,故自渝南掷郡章。
野戍岸边留画舸,绿萝阴下到山庄。
池荷雨后衣香起,庭草春深绶带长。
只恐鸣驺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尝。

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镇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建节东行是旧游,欢声喜气满吴州。
郡人重得黄丞相,童子争迎郭细侯。
诏下初辞温室树,梦中先到景阳楼。
自怜不识平津阁,遥望旌旗汝水头。

送前进士蔡京赴学究科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耳闻战鼓带经锄,振发声名自里闾。
已是世间能赋客,更攻窗下绝编书。
朱门达者谁能识,绛帐书生尽不如。
幸遇天官旧丞相,知君无翼上空虚。

过伊仆射旧宅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
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
幽泪欲干残菊露,馀香犹入败荷风。
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题西隐寺

作者:封敖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三年未到九华山,终日披图一室间。
秋寺喜因晴后赏,灵峰看待足时还。
猿从有性留僧坐,云霭无心伴客闲。
胜事倘能销岁月,已弢名利不相关。

赠王尊师

作者:姚合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先生自说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间。
海岸夜中常见日,仙宫深处却无山。
犬随鹤去游诸洞,龙作人来问大还。
今日偶闻尘外事,朝簪未掷复何颜。

子初郊墅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
腊雪已添墙下水,斋钟不散槛前云。
阴移竹柏浓还淡,歌杂渔樵断更闻。
亦拟村南买烟舍,子孙相约事耕耘。

送刘郎中赴任苏州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仁风膏雨去随轮,胜境欢游到逐身。水驿路穿儿店月,
花船棹入女湖春。宣城独咏窗中岫,柳恽单题汀上蘋,
何似姑苏诗太守,吟诗相继有三人。

赠郑谠处士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浪迹江湖白发新,浮云一片是吾身。
寒归山观随棋局,暖入汀洲逐钓轮。
越桂留烹张翰鲙,蜀姜供煮陆机莼。
相逢一笑怜疏放,他日扁舟有故人。

送李中丞赴楚州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缇骑朱旗入楚城,士林皆贺振家声。
儿童但喜迎宾守,故吏犹应记姓名。
万顷水田连郭秀,四时烟月映淮清。
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福先寺雪中饯刘苏州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送君何处展离筵,大梵王宫大雪天。
庾岭梅花落歌管,谢家柳絮扑金田。
乱从纨袖交加舞,醉入篮舆取次眠。
却笑召邹兼访戴,只持空酒驾空船。

送张常侍西归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二年花下为闲伴,一旦尊前弃老夫。
西午桥街行怅望,南龙兴寺立踟蹰。
洛城久住留情否,省骑重归称意无。
出镇归朝但相访,此身应不离东都。

吹笙内人出家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雨露难忘君念重,电泡易灭妾身轻。
金刀已剃头然发,玉管休吹肠断声。
新戒珠从衣里得,初心莲向火中生。
道场夜半香花冷,犹在灯前礼佛名。

醉中见微之旧卷有感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今朝何事一沾襟,检得君诗醉后吟。
老泪交流风病眼,春笺摇动酒杯心。
银钩尘覆年年暗,玉树泥埋日日深。
闻道墓松高一丈,更无消息到如今。

赠同年陈长史员外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明州长史外台郎,忆昔同年翰墨场。
一自分襟多岁月,相逢满眼是凄凉。
推贤有愧韩安国,论旧唯存盛孝章。
所叹谬游东阁下,看君无计出恓惶。

及第后谢座主

作者:周匡物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一从东越入西秦,十度闻莺不见春。
试向昆山投瓦砾,便容灵沼濯埃尘。
悲欢暗负风云力,感激潜生草木身。
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

麻姑山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曾游仙迹见丰碑,除却麻姑更有谁。
云盖青山龙卧处,日临丹洞鹤归时。
霜凝上界花开晚,月冷中天果熟迟。
人到便须抛世事,稻田还拟种灵芝。

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东阳本是佳山水,何况曾经沉隐侯。
化得邦人解吟咏,如今县令亦风流。
新开潭洞疑仙境,远写丹青到雍州。
落在寻常画师手,犹能三伏凛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