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苏幕遮》全文翻译
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鸟儿东张西望的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
《苏幕遮》注释
- 燎:烧。音,[liáo]
- 沉香:木名,其芯材可作熏香料。沈,现写作沉。沈(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 溽暑:潮湿的暑气。沈约《休沐寄怀》:“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溽,湿润潮湿。
- 呼晴:唤晴。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 侵晓:快天亮的时候。侵,渐近。
- 宿雨:昨夜下的雨。
- 清圆:清润圆正。
- 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举,擎起。司空图《王官二首》诗:“风荷似醉和花舞,沙鸟无情伴客闲。”
- 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作者乃江南钱塘人。
- 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 旅:客居。
- 楫:[jí] 划船用具,短桨。
- 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唐张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诗:“折桂芙蓉浦,吹萧明月湾。” 浦,水湾、河流。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苏幕遮》评注解析
【注释】
①燎:燃。沉香:水沉木制成的薰香。
②溽暑:盛夏湿热天气。
②侵晓:破晓,天刚亮。
④吴门:本为苏州别名,此指古属三吴之地的钱境(杭州)。
⑤长安:借指北宋汴京。
⑥芙蓉浦:长着荷花的水边。
【评解】
此词写异地乡思。上片为眼前所见之景。夏雨初晴,风荷飘举,清新宜人。下片由
景及情,遥想故乡五月,风光迷人,小楫轻舟,消失于芙蓉浦中。末句“芙蓉”,与上
片“风荷”呼应,点明由此及彼、神思奔驰由来,具见经营之妙。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叶上”三句,笔力清挺,极体物浏亮之致。
胡云翼《宋词选》:周邦彦的词向以“富艳精工”著称;这首词前段描绘雨后风荷
的神态,后段写小楫舟的归梦,清新淡雅,别具一格。
------------------------------
此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
词之上片描写盛夏晨景,下片抒思乡之情。全词天然真美,不事雕饰,别具风韵。陈延焯《云韶集》称此词“ 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王国维《人间词话》赞其中景语“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
这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由此而引入故乡归梦。
作者面对着象征江南陂塘风色的荷花,很自然地会钩起乡心,词的结尾用“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 ”(古人也称荷花为芙蓉)绾合,上下片联成一气,融景入情,不着痕迹。这首词的极妙之处当在“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三句所写荷花的神态。写当宿雨初收,晓风吹过水面,在红艳的初日照耀下,圆润的荷叶,绿净如拭,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一一颤动起来。这样作者用十分生动的素描一个活泼清远的词境 ,再现于读者面前 。作者只用寥寥几笔,就达到了这种境地,只一个“举”字,便刻画出荷花的动态。王国维《人间词话》赞扬它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实乃一语中的。
此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全词语言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词境清新而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