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周邦彦 少年游古诗意思 全文翻译 诗意和赏析

少年游

作者:周邦彦 年代:宋代 体裁: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少年游》赏析一

北宋初期的词是《花间》与《尊前》的继续。《花间》、《尊前》式的小令,至晏几道已臻绝诣柳永张先在传统的小令之外,又创造了许多长词慢调。柳永新歌,风靡海内,连名满天下的苏轼也甚是羡慕“柳七郎风味”(《与鲜于子骏书》)。但其美中不足之处,乃未能输景于情,情景交融,使得万象皆活,致使其所选情景均并列单页画幅。究其缘故,盖因情景二者之间无“事”可以联系。这是柳词创作的一大缺陷周邦彦“集大成”,其关键处就在于,能在抒情写景之际,渗入一个第三因素,即述事。因此,周词创作便补救了柳词之不足。读这首小令,必须首先明确这一点。

这首令词写两个故事,中间只用“而今丽日明金屋”一句话中“而今”二字联系起来,使前后两个故事─亦即两种境界形成鲜明对照,进而重温第一个故事,产生无穷韵味。

上片所写乍看好像是记眼前之事,实则完全是追忆过去,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这是当时的活动环境:在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在春天,但春天的景色并不浓艳,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三句说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这是门外所见景色。“泣”与“啼”,使客观物景染上主观情感色彩,“迟”,也是一种主观设想。门外所见这般景色,对门内主人公之会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但此时,故事尚未说完。故事的要点还要等到下片的末三句才说出来,那就是:两人在如此难堪的情况下会晤,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小楼”应接“楼阁”,那是两人会晤的处所,“雨”照应上片的“泣”、“啼”、“重”、“迟”,点明当时,两人就是冲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而且点明,因为怀恨而别,在他们眼中,门外的花柳才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也才那么艰难地飞行。这是第一个故事。

下片由“而今”二字转说当前,这是第二个故事,说他们现在已正式同居:金屋藏娇。但这个故事只用十个字来记述:“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这十个字,既正面说眼前的故事,谓风和日丽,桃花明艳,他们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在一起;同时,这十个字,又兼作比较之用,由眼前的景象联想以前,并进行一番比较。“不似当时”,这是比较的结果,指出眼前无忧无虑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怀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得意味深长。

弄清楚前后两个故事的关系,了解其曲折的过程,对于词作所创造的意境,也就能有具体感受。这首词用笔很经济,但所造景象却耐人深思。仿佛山水画中的人物:一顶箬笠底下两撇胡子,就算一个渔翁;在艺术的想象力上未受训练的,是看不出所以然的。这是周邦彦艺术创造的成功之处。

《少年游》赏析二

此词作于元祐八年以前作者流寓荆州时。词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我交融,上片情春怨别,情牵旧事,下片歌唱明媚的春光,抒发重聚的欢娱。全词于艳情中寄身世遭遇之慨,感情极为浓烈深挚。

上片所写乍看好象是记眼前之事,实则完全是追忆过去 ,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 。“朝去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在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 ,轻轻细雨,虽然是在春天,便春天的景色并不秾艳。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 。“柳泣花啼 ,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三句说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 ,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 。这是门外所见景象。“泣”与“啼”,使客观物景染上主观情感色彩,“迟”,也是一种主观设想。门外所见这般景象,对门内主人公之会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但故事的要点还要等到下片的末三句才说出来此即两人在如此难堪的情况下会晤,又因为某种缘故 ,不得不分离。“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小楼 ”应接“楼阁”,那是两人会晤的处所,“ 雨”照应上片的“泣”、“啼”、“重”、“迟”,点明当时两人就是冲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而且点明,因为抱恨而别,在他们眼中,门外的花柳才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也才那么艰难地飞行。

下片由“而今”二字转说当前,说他们现在已正式同居:“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这十个字,即正面风说现在和日丽,桃花明艳,他们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在一起;同时,这十个字,又兼作比较之用 ,由眼前的景象联想以前,并进行一番比较。

“不似当时 ”,指出眼前无忧无虑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抱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得意味深长”此词上片抒幽忧无虑之情,下片写男女相契的欢好,情溢于词,韵传字外。全词在写作上用了物我交融的手法,寄托身世遭遇之感。正如《文心雕龙·物色篇》所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整首词清新委婉,情致深厚,于凄馨幽怨之中,抒离合之情。

《少年游》评注解析

【注释】:
此词作于元祐八年以前作者流寓荆州时。词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我交融,上片情春怨别,情牵旧事,下片歌唱明媚的春光,抒发重聚的欢娱。全词于艳情中寄身世遭遇之慨,感情极为浓烈深挚。
上片所写乍看好象是记眼前之事,实则完全是追忆过去 ,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 。“朝去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在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 ,轻轻细雨,虽然是在春天,便春天的景色并不秾艳。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 。“柳泣花啼 ,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三句说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 ,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 。这是门外所见景象。“泣”与“啼”,使客观物景染上主观情感色彩,“迟”,也是一种主观设想。门外所见这般景象,对门内主人公之会晤,起了一定的烘托作用。但故事的要点还要等到下片的末三句才说出来此即两人在如此难堪的情况下会晤,又因为某种缘故 ,不得不分离。“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小楼 ”应接“楼阁”,那是两人会晤的处所,“ 雨”照应上片的“泣”、“啼”、“重”、“迟”,点明当时两人就是冲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而且点明,因为抱恨而别,在他们眼中,门外的花柳才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也才那么艰难地飞行。
下片由“而今”二字转说当前,说他们现在已正式同居:“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这十个字,即正面风说现在和日丽,桃花明艳,他们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在一起;同时,这十个字,又兼作比较之用 ,由眼前的景象联想以前,并进行一番比较。
“不似当时 ”,指出眼前无忧无虑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抱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得意味深长”此词上片抒幽忧无虑之情,下片写男女相契的欢好,情溢于词,韵传字外。全词在写作上用了物我交融的手法,寄托身世遭遇之感。正如《文心雕龙·物色篇》所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整首词清新委婉,情致深厚,于凄馨幽怨之中,抒离合之情。

推荐诗词

送弟
螃蟹
闲游
浣溪沙
仙湖歌
溪行
西江月
扫市舞
石䂬
新节
清明
病後
落叶
岚露雨
梦中作
嘲蝶
醉蓬莱
升云峰
对镜
蝶恋花
感皇恩
诗二首
孔光
狗马辞
村墅
明庆寺
鹭鸶
大波林
庭竹
寄何尉
湖山村
再和
临江仙
折杨柳
忆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