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孙光宪 风流子古诗意思 全文翻译 诗意和赏析

风流子

作者:孙光宪 年代:唐代 体裁: 类别:田园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风流子》全文翻译

在一条小溪拐弯的地方,有一所周围围着槿树篱笆的茅舍。鸡鸣狗吠之声,时断时续,从草房的南边和北边传来。水边的茭白的叶子已经长大,茭白也可以采来做成美味的菜了。那荭草,叶呈红色,也已开放。门外池塘里荡漾着碧波。虽然,在茅舍外,看不见那忙于织布的农家妇女,但她那“轧轧鸣梭”的急促的织布声,却从房屋里传到外边来。

《风流子》注释

  1. 槿篱:密植槿树作为篱笆。溪曲:小溪弯曲处。
  2. 菰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我国南方浅水中。春天生新芽,嫩茎名茭白,可作蔬菜。秋天结实如米叶菰米,可煮食。
  3. 水葓:即荭草。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喜阳、温暖和湿润,耐瘠薄,不择土壤,在湿地里野生。

《风流子》赏析

孙光宪生长在五代的后唐和北宋初期。他很勤学,博通经史。这首《风流子》,在他的八十多首词中,是别具一格的。它描写了田园、村舍的风光,生活气息很浓。词中描绘的是一幅安详的水乡农家图,连鸡犬都在安详地来回觅食,犹如从容不迫的散步,但作者更看出这安详中不息的生机,在叶上,在花上,在门外流水,门里人家。那轧轧织布声却是他蓦然听到的,就从他驻足留恋的流水家传出。于是他知道,在这安详中忙碌,有急而“促”的劳作。

作品所展现的,是一幅水乡农村的风俗画。作者在艺术处理上的一个最大特色,是准确地抓住了一系列富有特征的水乡农村的环境、景物以及生活内容,用简练朴素的语言加以描绘。在一条小溪的拐弯处,一带的槿(音“仅”,一种落叶灌木)篱掩映着几间茅屋。春天已经到来了,溪边浅水中,菰叶长,水葓(音“洪”,一种水草)开,春波荡漾。这是一个安恬宁静的处所,作者又在这幅画面上配上了动态与音响:屋外鸡犬往来觅食,屋内纺车声响轧轧传出。词中虽然未曾出现人物,但我们已能感受到这农家忙碌的气氛了。全词取材选景的角度和处理都很得当。加之笔墨经济,色调简淡,动静协调,更具有浓郁的农家风味。

在孙光宪之前,文人词中写到农村的,只有刘禹锡的一首《竹枝》:“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而在孙光宪之后苏轼曾写有农村词《浣溪沙》五首辛弃疾则更有数十首之多。农村词的创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虽然,孙光宪的这首农村词,与他前后绝大部分的农村词一样,都未曾能反映出那个时代农村的矛盾痛苦。但是,他毕竟以这首词填补了五代词中农村词的空白,与他的描写隋炀帝荒淫误国的《河传》、边塞征战的《酒泉子》等词一起,在题材内容上一定程度地突破了花间词的樊篱。

《风流子》评注解析

【注释】

①槿篱:密植槿树作为篱笆。 溪曲:小溪弯曲处。
②菰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我国南方浅水中。春天生新芽,嫩茎名茭白,可
作蔬菜。秋天结实如米叶菰米,可煮食。
③水葓:即荭草。

【评解】

这是一首较早地描写水乡农舍风光的词。作者以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典型的具有
水乡特色的农舍图。春水绿波,曲溪澄碧在槿篱茅舍中传出了织布的声音。这首小词内
容丰富,凡水乡农家具有代表性的东西,皆写入词中,有景有声,虽无一字描写人物,
但从井然有序的庭院景物及织机声,可以想见男耕女织的勤劳情况及水乡农事繁忙的景
象。全词朴实无华,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爱慕水乡的思想感情。

【集评】

《栩庄漫记》:《花间集》中忽有此淡朴咏田家耕织之词,诚为异采,盖词境至此,
已扩放多矣。
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四:词人藻,美人容,都在尺幅中矣。

推荐诗词

欸乃辞
闻雨
病思
导引
寒食
结客
食鱼
又两绝
谢村
石鼓铺
旅怀
琴寥歌
闺情诗
渔家傲
弦月
郁林寺
齐天乐
答维溪
朱文公
子夜
晚思
夜战
脕望
泗上
南乡子
满庭芳
发高沙
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