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苜蓿峰寄家人》岑参 题苜蓿峰寄家人古诗意思 全文翻译 诗意和赏析

题苜蓿峰寄家人

作者:岑参 年代:唐代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题苜蓿峰寄家人》赏析

这首诗实际上是写给亲人的一封书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也安慰妻子的思念。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题苜蓿峰”从首宿峰写起。春天又来到苜蓿峰、胡芦河上。眼望边地景物,诗人不由泪下沾巾。开始就点出边地、点出季节。“逢”,实则是“又逢”,这就强调了置身边塞已非一日。“苜蓿峰”、“胡芦河”说的都是边地,上下两句以互文句式作反复说明,不仅点明地点,而且它们本身又是异地景物,从而强调了与“家人”相去之远。这一切正是触动诗人感情的契机。“泪沾巾”这一形象性的活动便概括了此时此地诗人的心情。至于“泪沾巾”的原因,则由下两句来具体写。格调是沉重的。

诗的后两句照应题目“寄家人”写自己的思念:妻子在家中是那样思念征人,却只能空然想想而己,她怎会知道沙场之上又是怎样地令人愁肠欲断呢?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自己思念“家人”,却去写“家人”思念自己,而且知道“家人”是在“空思想”。“空”,有徒然之意,即使思念也难以排遣;“空”,又有凭空之意,叫思念也难知沙场征人之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理解和怜惜,也就衬托了诗人思念之苦,较之一般写家人亿征人更为深切。诗人之所以“愁”,是由于沙场征战之苦,是由于家人思念之苦,“泪沾巾”的原因在这里也就得到了回答。身为征人的诗人理解“家人”,同时也希望“家人”理解征人,慰藉之意,关切之情,自在其中。

全诗语言朴质自然,感情真挚深切,格调苍凉沉重,先从自己思念“家人”写开去,又从“家人”思念自己写拢来,结构回环,语意深长,很好地传达了诗人愁肠百转的心情。

推荐诗词

养疾
赠越客
乞晓
了语
苏幕遮
感旧
枕肱轩
灯叹
招隐寺
争让吟
古梅
满江红
行香子
秋怀
夏虫
莲生
发后渚
沁园春
别鹄操
袁州作
绛都春
梅四首
所怀
一叶舟
啄木儿
杂兴
龙湫
浣溪沙
临江仙
满庭芳
宿采石
花心动
金帛吟
渔家傲
重送
翠蛟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