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弟侄书堂》杜荀鹤 题弟侄书堂古诗意思 全文翻译 诗意和赏析

题弟侄书堂

作者:杜荀鹤 年代:唐代 体裁:七律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题弟侄书堂》全文翻译

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题弟侄书堂》注释

  1. 何事:为什么。
  2. 居穷道不穷: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
  3. 乱时:战乱时期。静时:和平时期。
  4. 家山:家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
  5. 干戈:干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时常用的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6. 礼乐:这里指儒家思想。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体系。乐,音乐。儒家很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
  7. 案:几案。
  8. 惰:懈怠。

《题弟侄书堂》赏析

首联先叙侄子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规范,重视修身立德,“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我们可以想见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尾联是对侄子的劝勉之辞,劝弟侄莫荒废时光、学业。

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令你不能不佩服诗人的艺术之高超。这是就全篇来说的,若就其佳句来说,真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人砚池中”,写景诗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却又自然晓畅。同时,这首诗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体现的是杜荀鹤的一个显著艺术特征。杜荀鹤是唐末时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诗学杜甫白居易,以揭露弊政,反映民生疾苦为宗旨,注重弘扬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推荐诗词

秋晚
满江红
哭亦周
咏史
春草
诗一首
瑞云潭
偶成
失调名
画堂春
渔家傲
上元
送连庶
出郊
勉隐者
沁园春
四不忍
易言
祭灶词
客里
望江南
晚雨
沙上
穷劫曲
咏新菊
客亭
乌君山
舟中
十贤祠
寿容山
青杏儿
脱银袍
再寄
野人家
南妇还
禹庙
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