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蕊香》张耒 秋蕊香古诗意思 全文翻译 诗意和赏析

秋蕊香

作者:张耒 年代:宋代 体裁: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秋蕊香》全文翻译

户外的风吹进疏帘,香炉里飘起一线香烟。黄昏后倚遍红色的栏杆,廊上的月光如同白天。
别离的滋味比酒还浓酽,令人瘦损病恹恹。此情比不上墙东的杨柳,春泉时柳色依旧如去年。

《秋蕊香》注释

  1. 秋蕊香:词牌名,双调48字, 仄韵,又有同名慢词,双调97字,平韵。
  2. 疏疏:稀疏。
  3. 金兽:兽形的香炉。
  4. 月华:月光。
  5. 著人:使人。

《秋蕊香》赏析一

上片写景,由室内写到帘外,是寓情于景。“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这两句通过对细风透进帘幕、香炉缕缕飘香的描绘,明写官妓刘淑奴闺房的幽雅芳美,暗写前来幽会告别的环境气氛,隐含越是美好、越是值得留恋,越是幽静、越是格外凄清的弦外之音。

“朱栏倚遍黄昏后”二句,紧承首二句而来,由室内转而写室外,由黄昏写到深夜,勾勒出倚遍每一根栏杆、凝视着画廊上如昼月光的生动画面,传达出回忆往昔并肩倚栏,携手赏月,而今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愁绪。原来她从寂寞空房的炉烟袅袅记起当时两情绻缱的往事,如今离分两地,叫人思量。所以她不禁由室内走出帘外,在朱栏绕护的回廊上,一遍又一遍地倚栏望着,从白天盼到黄昏,从黄昏盼到浩月流辉的深夜。“月华如昼”,说明这是一个月白风清的良夜,往日相聚,两人浓情密意,喁喁低语,何等欢爱;可是而今天各一方,形单影只,欲语无人谁诉。教人深深惆怅。上片四句全部写景,而字里行间则洋溢着离愁别绪,因为往昔天天如此,而从今以后却不复再见了,对景伤情,万般无奈之意,尽在不言中了。这两句主要从时间上着笔,写离别之人从黄昏到深夜,倚遍栏杆,离愁无限,对月无绪的痛苦情态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上片写法正是如此。

下片在上片写景的基础上,着重抒情,借外景反衬内心的苦闷,是以景衬情。

“别离滋味浓如酒,著人瘦。”这两句是全词的主调,这种“别离滋味”只有自己深深地感到,要说出来却又十分抽象。词人在这里用“浓于酒”一词来形容描写这种离愁别绪的浓烈程度,这就使抽象的情感物态化、具体、形象,它不仅将比酒更浓烈的离愁别恨极为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来,而且将词人借酒浇愁的神态巧妙勾出,收到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正因为如此,“著人瘦”一句便水到渠成,落到了实处。这种离愁竟使人为之憔悴,其滋味便可想而知了。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依旧”紧承前句而来,前两句写离愁滋味超过浓酒,进行正面对比;这两句写别情不及墙柳,则从反面衬托:柳叶只枯黄萎落于一时,春风一吹,柳色如故。言外之意,人一离别,各自天涯,是否能再续旧情,可就说不准了。这一反衬,由眼前的墙东柳触发而起,既信手拈来,又新奇贴切,极为深切地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惆怅之情和缠绵悱恻之意,这就成为全词的点睛之笔。

这首词写景纯用白描,毫不雕饰,清新流丽,而情寓其中;写情,直抒胸臆,决不做作,层层转跌,入木三分。其中绝无香泽绮罗之态,唯有不加矫饰之情。使词作具有清新流丽的风格特征。(池万兴)这首词风调清丽,情致缠绵,在婉约词中也属上乘之作。 (郑临川)

《秋蕊香》赏析二

此词为作者离开许州后,为思念当地歌妓刘淑奴而作。词中以代言体方式,抒写情人之间深挚的相思情怀 。全词上片写景,由室内写到帘外,寓情于景;下片写情,借反景反衬内心的苦闷,以景衬情。

上片起首两句先写从疏帘逢隙间穿透进来的风,使金兽炉中的一线香烟袅袅飘动,以动衬静,表现出室内居人的孤寂心情 。“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两句,透露出了姑娘内心的隐秘:原来她从寂寞空房的炉烟袅袅记起当时两情绻缱的往事,如今离分两地,心下自伤。所以她不禁由室内走出帘外,在朱栏绕护的迴廓上 ,一遍又一遍地倚栏望着 ,从白天盼到黄昏,从黄昏盼到浩月流辉的深夜 。“月华如昼 ”,说明这是一个月白风清的良夜,往日欢会,何其甜密;而今天各一方,形单影只,怎不教人深深惆怅⋯⋯下片由上片“月华如昼”一句生发开来的,重在以景衬情。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发现自己独立的孤影显得分外消瘦,追索这令人消瘦的原因,原来是“别离滋味浓于酒”。“浓于酒”三字取譬甚妙。一是说酒味浓,能使人醺然迷醉,而“别离滋味”给人的刺激之深又过于酒;还有一层意思,是这种“别离滋味”连酒也消除不了 。“著人瘦”一个“著”字,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了 ,长期的精神负担 ,教人哪得不消瘦!它既揭示了现象,又隐含着致瘦的原因。这两句承古诗“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之意。由此逼出煞尾两句。银色的月光照见了她的伶俜瘦影,同时又现出东家墙头的重重烟柳,两者映衬对比,不觉感从中来 ,发出如怨如慕的叹息:“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墙东的柳树 ,到春天翠色依然 ,而自己的情怀则不似旧时了。拿有情的人和无情的柳相比,实乃以无理语言,写极端的痴情。这首词风调清丽,情致缠绵,在婉约词中也属上乘之作。

《秋蕊香》评注解析

【注释】

①金兽:香炉。

【评解】

本词抒写春闺相思之情。上片写眼前景色。疏帘风透,金炉香飘。独倚朱栏,唯见月明如昼。下片抒写相思。年年柳色,春光如旧。而人却逐渐消瘦,谙尽别离滋味。全词写得清新婉丽,曲折含蓄。

【集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文潜官许州,喜营妓刘淑奴。作《少年游》,又为《秋蕊香》以寓意。元祐诸公,皆有乐府,唯张仅见《风流子》及此二词。味其句意,不在诸公之下矣。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
此词为作者离开许州后,为思念当地歌妓刘淑奴而作。词中以代言体方式,抒写情人之间深挚的相思情怀 。全词上片写景,由室内写到帘外,寓情于景;下片写情,借反景反衬内心的苦闷,以景衬情。
上片起首两句先写从疏帘逢隙间穿透进来的风,使金兽炉中的一线香烟袅袅飘动,以动衬静,表现出室内居人的孤寂心情 。“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两句,透露出了姑娘内心的隐秘:原来她从寂寞空房的炉烟袅袅记起当时两情绻缱的往事,如今离分两地,心下自伤。所以她不禁由室内走出帘外,在朱栏绕护的迴廓上 ,一遍又一遍地倚栏望着 ,从白天盼到黄昏,从黄昏盼到浩月流辉的深夜 。“月华如昼 ”,说明这是一个月白风清的良夜,往日欢会,何其甜密;而今天各一方,形单影只,怎不教人深深惆怅⋯⋯下片由上片“月华如昼”一句生发开来的,重在以景衬情。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发现自己独立的孤影显得分外消瘦,追索这令人消瘦的原因,原来是“别离滋味浓于酒”。“浓于酒”三字取譬甚妙。一是说酒味浓,能使人醺然迷醉,而“别离滋味”给人的刺激之深又过于酒;还有一层意思,是这种“别离滋味”连酒也消除不了 。“著人瘦”一个“著”字,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了 ,长期的精神负担 ,教人哪得不消瘦!它既揭示了现象,又隐含着致瘦的原因。这两句承古诗“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之意。由此逼出煞尾两句。银色的月光照见了她的伶俜瘦影,同时又现出东家墙头的重重烟柳,两者映衬对比,不觉感从中来 ,发出如怨如慕的叹息:“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墙东的柳树 ,到春天翠色依然 ,而自己的情怀则不似旧时了。拿有情的人和无情的柳相比,实乃以无理语言,写极端的痴情。这首词风调清丽,情致缠绵,在婉约词中也属上乘之作。

推荐诗词

梦华山
临江仙
忆秦娥
感春
梅花
十日菊
香林洞
答悌芬
贻李汤
绝命词
临江仙
采菊
夜泉
相州
万松亭
西晖亭
野兴
雨声
嘲杜鹃
筹笔驿
风入松
客过
患眼
鹧鸪天
六一泉
逍遥咏
三山亭
八音诗
南歌子
赠知命
花舞
烟雨楼
求猫子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