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段云》李珣 巫山一段云古诗意思 全文翻译 诗意和赏析

巫山一段云

作者:李珣 年代:唐代 体裁: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巫山一段云》注释

  1. 古庙:指巫山神女之庙。青嶂:草木丛生,高耸入云的山峰。
  2. 行宫:古代天子出行时住的宫室。这里指楚王的细腰宫。
  3. 妆楼:指宫女的住处。
  4. 云雨朝还暮: 《高唐赋》说,楚王梦一神女,自称“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5. 烟花:泛指自然界艳丽的景物。
  6. 行客:指途经巫山之过客。

《巫山一段云》赏析

李珣,在花间词派中是位很有特色的词人。以小词为后主所称赏。前蜀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这首词《草堂馀别集》著录时,调下有题《巫峡》,又注:“一作《感怀》”,含思凄绝,很可能是后期的作品。

《巫山一段云》,当和《巫山女》、《高唐云》一样,受宋玉《高唐赋》的启示而咏巫山神女的故事。《教坊记·曲名》已予著录,足见早在盛唐就已流行于世。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李珣《巫山一段云》词二首下,注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尔后渐变,去题远矣。如此二词,实唐人本来词体如此。”这首歌辞缘题发挥,保留了早期词的特色。

起拍“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古庙,指巫山下供奉神女的祠庙陆游《入蜀记》卷六:“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祝史(道观主事)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行宫,犹离宫,帝王出京临幸的宫室。这里指楚灵王所筑细腰宫遗址。《入蜀记》卷六:“早抵巫山县,……游楚故离宫,俗谓之细腰宫。有一池,亦当时宫中燕游之地,今堙没略尽矣。三面皆荒山,南望江山奇丽。”从舟中远望过去,仿佛神女祠偎依有如屏嶂的山峦,行宫以碧水为枕藉。古庙、行宫、山、水这些景点,一经词人用“依”、“枕”二字加以连缀,便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接着,用“水声山色锁妆楼”句。把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妆楼”。妆楼,指细腰宫里宫妃的寝殿,位于山水环抱之中。以少总多。这里着一“锁”字,给人以幽闭的印象,由此也就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生活在这个“不得见人的去处”的宫妃孤寂难耐的心境;复以“往事思悠悠”收束上片,逗人遐想。

过片紧承上片结句,以宋玉《高唐赋序》所说神女“居巫山之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故事,极写春秋易节、时序交替引起宫妃凄楚的内心感受。歇拍“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不必猿啼,行客已自多愁,又况闻见催人泪下的猿啼呢。以景结情,语浅情深。词人借助孤舟行客的感受,发思古之幽情,而其伤今之意隐然自在不言之中。

这首词上片勾画舟中所见,下片抒写舟中所感。它以楚王梦见巫山神女为基点,随意生发开去。由细腰宫妃而行客,再由行客而推及自己,触景生情,寄意幽邃,沁人心脾,耐人咀嚼。在现存的李珣词里,它是一篇构思别致的名作。

《巫山一段云》评注解析

【注释】

①古庙:指巫山神女之庙。青嶂:草木丛生,高耸入云的山峰。
②行宫:古代天子出行时住的宫室。这里指楚王的细腰宫。
③妆楼:指宫女的住处。
④云雨朝还暮:宋玉《高唐赋》说,楚王梦一神女,自称“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⑤烟花:泛指自然界艳丽的景物。
⑥行客:指途经巫山之过客。

【评解】

这首词,借写孤舟经过巫山的所见所感,抒发怀古伤今之情。上片写船行巫山之所
见;下片写由眼前景物而引起对悠悠往事的具体联想。通篇情景相生,抒怀古之情而隐
含伤今之意。寓意深远而含蓄。词风清丽委婉。

【集评】

许昂霄《词综》:黄叔旸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
则述道情;《河满子》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尔后渐变,去题远矣。如李珣
《巫山一段云》词,实唐人本来词体如此。”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本词内容与调名相合,写的是巫山景色:
古庙靠山,行宫傍水,听到水声,见到山色。由眼前景物联想起悠悠往事:楚国神
女,朝云暮雨,景物更换,几经春秋。想到这里,即使不必听到猿啼,也就足以使旅客
生愁了。通首怀古,而伤今之意也隐然言外。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啼猿”二语,语浅情深。不必猿啼,行客已自多愁,又
况闻猿啼乎?

推荐诗词

寄远
二绝句
无俗念
忆潼关
川拨棹
一字天
杂感
五日
北邙山
缘识
喻道
八阵图
桑中
塞垣春
两同心
琐窗寒
题钓台
村乐
贺新郎
早起
鹧鸪天
御沟柳
江海
满庭芳
千金村
秋夜
初夏
述婚诗
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