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汪元量 水龙吟 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古诗意思 全文翻译 诗意和赏析

水龙吟 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作者:汪元量 年代:宋代 体裁:
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驼背模糊,马头奁匝,朝朝暮暮。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
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

《水龙吟 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注释

  1. 宋德祐二年五月,作者扬州曰:“丝雨绵云五月寒,淮壖遗老笑儒冠。”
  2. 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鞞”,小鼓,先击之以应大鼓,亦名“应鼓”,见《初学记》卷十六。鞞,同“鼙”。
  3. 冷斋夜话引太真外传:“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海棠亭”即指沉香亭。 《清平调》:“沉香亭北倚阑干。”
  4. 白氏六帖卷十九:“魏甄后面白,泪双垂如玉筯。”李白《代赠远》:“啼流玉筯尽,坐恨金闺切。” 、 《城南联句》:“宝唾拾未尽,玉啼堕犹。”(音撑,庚韵。)
  5. 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仙人临载,乃潸然泣下。”金人滴泪,故曰“金泣”。与上“玉啼”,并指宋嫔御宫人等,非泛语也。
  6. 送蔡希曾还陇右:“马头金匼匝,驼背锦模糊。”钱《笺》:“匼匝,周绕貌。”这里写蒙古军容之盛,承上“此行良苦”来,言以后将过这样的生活,其实那时是乘船北去的,如本篇题与下文所记。
  7. 夜上受降城闻笛:“受降城外月如霜。”这里借用“受降”字面,非北方之受降城。但淮上在南宋已是边塞,意固相通。
  8. 作者邳州诗:“美人十十船中坐,犹把金猊炷好香。”
  9. 少年行:“一搦掌中腰。”这里仍就宫人方面说。下句“谱琴中语”,亦即题中所谓“夜闻宫人琴声”。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 .

《水龙吟 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赏析

这又是汪元量关于国破家亡的伤感词。

1276 年(宋恭帝德祐二年)正月 ,元军南下 ,丞相伯颜率领大军攻到南宋都城临安东北的皋亭山 。南宋朝野震荡,太后谢氏传国玺请求降元。不久,元大军兵入临安,三宫都做了俘虏。后帝后、妃嫔及宫官三千多元被押北上燕京,汪元量其时为乐师,也裹挟其中 。在途径淮河时 ,舟中宫女奏起琴,琴声哀凄,勾起了汪元量缕缕痛苦的情思,感怀而作《水龙吟》。“鼓鼙惊破霓裳 ,海棠亭北多风雨”,起笔即点出德祐之难,用形象的语言,写亡国的巨变。朝廷还沉浸在欢歌乐舞之中,却突然被城外惊天动地的战鼓惊醒 ,战争的血雨腥骤然降落的皇城深宫 。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乃前句所本。海棠亭即指唐宫内的沉香亭。《太真外传》记 :“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 ,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 。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 。上皇笑曰 :‘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 。”这里 ,借唐天宝之变写本朝之事,借历史来喻今,批判朝廷的败落 。“玉啼金泣”“金泣”兼用金人滴泪的典故 ,典见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仙人临载 ,乃潸然泣下 。” 写易代被遣的悲哀 ,颇为贴切。

“驼背模糊”三句,点化杜甫 “马头金稦匝,驼背锦模糊”(《送蔡希曾还陇右》)诗句,承上“此行良苦”,想象到敌国之地的亡国奴生活 。“自都门宴别”三句,极言其“ 苦 ”。“龙艘锦缆”指的是隋炀帝事,用来比喻帝后所乘之舟 。南下和北上都是亡国之事这三句,既是舟载北行的实况写照 ,意谓国运已尽、无力回天。“ 春 ”是押解出发的季节 ,象征南宋国运。“春归去”指南宋王朝的国亡如春天一样终结。“空”字浸透了徒唤奈何的深悲。

下片转写船经淮河时的感受。“长淮”点题“淮河舟中 ”。“非吾土”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之意。望断长淮,美景色已非昔日色调,盖心情不同之故。“目断”、“怅”,眷恋、凄婉之情赤者然墨上。“受降”三句,借用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诗句:“受降城外月如霜”,再以设想之辞,想起以后的生活,心中泛起陈陈酸楚。汉、唐均有受降城,多在西北边塞但非一地。这里仅借用而已,不是实指。

“ 粉阵”以下,目光又从远方回到近旁。帝王、侍臣、后妃、宫女 、等级原本森严,而今“ 粉阵红围”皆为囚徒,主奴难辨,不分宾主。在狭窄的小舟中,拥挤着入眠。唯独那位满怀愁绪,多愁善感的宫女 ,在孤灯下弹拨着琴弦,也撩拨着词人幽伤的心绪。最后三句直应词题“夜闻宫人琴声 ”收束全篇,含蕴悠长。上片重在铺陈背景,下片围绕题面。同时将时间与空间拓展到行前和今后,统一在“惊”“苦”的感情基调上 。从而避免了章法上的平铺直叙。“龙艘锦缆”极具象征意味。

宋末国变的山河之恸,词家创作甚多,但多托为咏物,字面隐晦表意模糊 。汪元量的这首词则不同,作者以亲历之事,细作陈述,更是有感而发,情真意切。作者借宫女的琴弦,抒发了“亡国之苦,去国之戚”。

《水龙吟 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评注解析

【注释】:
这又是汪元量关于国破家亡的伤感词。
1276 年(宋恭帝德祐二年)正月 ,元军南下 ,丞相伯颜率领大军攻到南宋都城临安东北的皋亭山 。南宋朝野震荡,太后谢氏传国玺请求降元。不久,元大军兵入临安,三宫都做了俘虏。后帝后、妃嫔及宫官三千多元被押北上燕京,汪元量其时为乐师,也裹挟其中 。在途径淮河时 ,舟中宫女奏起琴,琴声哀凄,勾起了汪元量缕缕痛苦的情思,感怀而作《水龙吟》。“鼓鼙惊破霓裳 ,海棠亭北多风雨”,起笔即点出德祐之难,用形象的语言,写亡国的巨变。朝廷还沉浸在欢歌乐舞之中,却突然被城外惊天动地的战鼓惊醒 ,战争的血雨腥骤然降落的皇城深宫 。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乃前句所本。海棠亭即指唐宫内的沉香亭。《太真外传》记 :“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 ,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 。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 。上皇笑曰 :‘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 。”这里 ,借唐天宝之变写本朝之事,借历史来喻今,批判朝廷的败落 。“玉啼金泣”“金泣”兼用金人滴泪的典故 ,典见于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仙人临载 ,乃潸然泣下 。” 写易代被遣的悲哀 ,颇为贴切。
“驼背模糊”三句,点化杜甫 “马头金稦匝,驼背锦模糊”(《送蔡希曾还陇右》)诗句,承上“此行良苦”,想象到敌国之地的亡国奴生活 。“自都门宴别”三句,极言其“ 苦 ”。“龙艘锦缆”指的是隋炀帝事,用来比喻帝后所乘之舟 。南下和北上都是亡国之事这三句,既是舟载北行的实况写照 ,意谓国运已尽、无力回天。“ 春 ”是押解出发的季节 ,象征南宋国运。“春归去”指南宋王朝的国亡如春天一样终结。“空”字浸透了徒唤奈何的深悲。
下片转写船经淮河时的感受。“长淮”点题“淮河舟中 ”。“非吾土”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之意。望断长淮,美景色已非昔日色调,盖心情不同之故。“目断”、“怅”,眷恋、凄婉之情赤者然墨上。“受降”三句,借用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诗句:“受降城外月如霜”,再以设想之辞,想起以后的生活,心中泛起陈陈酸楚。汉、唐均有受降城,多在西北边塞但非一地。这里仅借用而已,不是实指。
“ 粉阵”以下,目光又从远方回到近旁。帝王、侍臣、后妃、宫女 、等级原本森严,而今“ 粉阵红围”皆为囚徒,主奴难辨,不分宾主。在狭窄的小舟中,拥挤着入眠。唯独那位满怀愁绪,多愁善感的宫女 ,在孤灯下弹拨着琴弦,也撩拨着词人幽伤的心绪。最后三句直应词题“夜闻宫人琴声 ”收束全篇,含蕴悠长。上片重在铺陈背景,下片围绕题面。同时将时间与空间拓展到行前和今后,统一在“惊”“苦”的感情基调上 。从而避免了章法上的平铺直叙。“龙艘锦缆”极具象征意味。
宋末国变的山河之恸,词家创作甚多,但多托为咏物,字面隐晦表意模糊 。汪元量的这首词则不同,作者以亲历之事,细作陈述,更是有感而发,情真意切。作者借宫女的琴弦,抒发了“亡国之苦,去国之戚”。

推荐诗词

有感
假山
汉宫春
岸柳
赠云卿
近报
紫微
新荷
多景楼
山水图
两虫
菩萨蛮
念奴娇
访梅
忆江南
永宁庵
趋俗
佳人
渔歌子
怀中甫
如梦令
猛虎行
玉台体
梅坡
地藏塔
松州
双鱼谣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