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纪念鲁迅八十寿辰》毛泽东 七绝·纪念鲁迅八十寿辰古诗意思 全文翻译 诗意和赏析

七绝·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作者:毛泽东 年代:现代 体裁:七绝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七绝·纪念鲁迅八十寿辰》全文翻译

NA

《七绝·纪念鲁迅八十寿辰》注释

  1. 鉴湖越台名士乡:鉴湖,在浙江省绍兴市城西南两公里。附近有山阴(今绍兴)人陆游吟诗处的快阁。清末女革命家秋瑾(一八七五——一九零七),亦是山阴人,自号鉴湖女侠。越台,即越王台,春秋时越王勾践在会稽(今绍兴)为招贤士而建。本句是说,鲁迅的故乡绍兴是古今名人荟萃之地。
  2. 剑南歌接秋风吟:剑南歌,指陆游的诗集《剑南诗稿》所收诗作。秋风吟,指秋瑾作的《秋风曲》诗和被清政府杀害前书写的唯一供词“秋风秋雨愁煞人”。接秋风吟,与秋风吟一起。
  3. 一例氤氲入诗囊:一例,意即一律,一样。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很盛,这里比喻陆游、秋瑾与鲁迅的诗篇,富有诗味和爱国热忱。诗囊,装诗稿的袋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称,李贺“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七绝·纪念鲁迅八十寿辰》赏析

1961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八十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鲁迅,毛泽东热情洋溢地写下这首诗。鲁迅是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旗手,被誉为“中国的脊梁”,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的人格,更加高度赞扬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毛泽东写道“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纪念鲁迅八十寿辰·其二从精神文化渊源上发掘鲁迅先生与他家乡历史上爱国诗人陆游、秋瑾一脉相承的关系,赞颂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使鲁迅精神得以升华。

《七绝·纪念鲁迅八十寿辰》评注解析

1961年

推荐诗词

寄远
二绝句
无俗念
忆潼关
川拨棹
一字天
杂感
五日
北邙山
缘识
喻道
八阵图
桑中
塞垣春
两同心
琐窗寒
题钓台
村乐
贺新郎
早起
鹧鸪天
御沟柳
江海
满庭芳
千金村
秋夜
初夏
述婚诗
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