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毯》白居易 红线毯古诗意思 全文翻译 诗意和赏析

红线毯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代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广十丈余,
红线织成可殿铺。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太原毯涩毳缕硬,
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
线厚丝多卷不得。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红线毯》全文翻译

红线毯,是南方女子经过采桑养蚕、择茧缫丝、拣丝练线、红蓝花染制等重重工序,日夜勤织而织就的。这费尽了心血和汗水的作品却被铺在宫殿地上当做地毯,松软的质地、幽幽的芳香、美丽的图案无人爱惜欣赏,美人们在上面任意踩踏歌舞,随便踏践。太原出产的毛毯硬涩,四川织的锦花褥又太薄,都不如这种丝毯柔软暖和,于是宣州岁岁上贡线毯。宣州太守为表对上位者的尽心竭力,令织工翻新花样、精织勤献。线毯线厚丝多不好卷送,费就千百劳力担抬入贡。得享高官厚禄的宣州太守怎会想到,织就一丈毯,需费千两丝,多么劳民伤财,不要再夺走人民赖以织衣保暖的丝去织就地毯,地不知冷暖,劳苦人民却靠这生存啊。

《红线毯》注释

  1. 缫丝: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古时的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手抽丝,卷绕于丝筐上。
  2. 练:亦作“湅”。把丝麻或布帛煮得柔软洁白。《周礼·天宫·染人》:“凡染,春暴练。”
  3. 红于蓝:指染成的丝线,比红蓝花还红。蓝,指红蓝花,箭镞锯齿形蓝色叶,夏开红黄花,可制胭脂和红色颜料。
  4. 披香殿:汉朝殿名,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曾在此歌舞,这里泛指宫廷里歌舞的处所。
  5. 毳:指鸟兽的细毛。
  6. 加样织:用新花样加工精织。
  7. 地衣:即地毯。

推荐诗词

养疾
赠越客
乞晓
了语
苏幕遮
感旧
枕肱轩
灯叹
招隐寺
争让吟
古梅
满江红
行香子
秋怀
夏虫
莲生
发后渚
沁园春
别鹄操
袁州作
绛都春
梅四首
所怀
一叶舟
啄木儿
杂兴
龙湫
浣溪沙
临江仙
满庭芳
宿采石
花心动
金帛吟
渔家傲
重送
翠蛟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