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翦梅 游蒋山,呈叶丞相》辛弃疾 一翦梅 游蒋山,呈叶丞相古诗意思 全文翻译 诗意和赏析

一翦梅 游蒋山,呈叶丞相

作者:辛弃疾 年代:宋代 体裁: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翦梅 游蒋山,呈叶丞相》赏析

词中上片回忆与叶衡同游钟山,“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点明了具体地点与时间,“独立苍茫”、“日暮天寒”以苍茫无人来表明作者的孤寂,日暮天寒说明了环境的凄清,从而渲染了一种凄凉悲切的氛围,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探梅踏雪几何时。”,回忆与友人当时一起在钟山上踏雪寻梅的经历,“雪”象征着纯洁,“梅”则象征着清高,傲岸的人格,词人与友人一起踏雪寻梅,则是说明两人志同道合,两人的友谊也是纯洁高尚的。“今我来思”和“杨柳依依”是《经·小雅·采薇》中的诗句,被作者直接引用,想象友人走后,自己一个人再来钟山那种“物是人非”的凄凉心境,化用即成的诗句,却毫无做作之感。

下片紧承“今我来思,杨柳依依。”“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几句,描写了友人离开以后的具体情景:白石岗依旧是长满了萋萋芳草,景色没有变,却没有同游之人,从而而心中充满了愁绪。“多情山鸟不须啼。”,则是对这种愁绪的强调——不用山中多情的鸟儿悲啼,心中自会惆怅不已。最后两句,引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赞颂李广的话说明叶衡在建康的德政受到人们的称颂,叶衡本人也受到百姓的爱戴。

《一翦梅 游蒋山,呈叶丞相》评注解析

 【注释】
  ①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春,时稼轩再官建康,任江东安抚使参议官。叶丞相:指叶衡。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著名抗金人物,与稼轩关系甚密,时知建康兼领江东安抚使。稼轩的再官建康,即出于叶氏的推荐。按:叶衡于是年冬始入相。此称丞相,当为后所追加。蒋山:即钟山。  叶衡于是年二月召赴行在,该词正咏此事。词由送别而惜别,由眼前而忆昔瞻后,由抒情而赞颂;不落俗套,写来含蓄蕴藉,委婉多致。
  ②“独立”三句:状送别场景。独立苍茫:杜甫《乐游园歌》:“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苍茫:空阔无边貌。日暮天寒: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归去来兮:陶渊明《归去来辞》首句即为“归去来兮”。
  ③“探梅”三句:当年初春,踏雪游山,曾几何时,而今依依惜别。按:踏雪游山,当指稼轩通判建康时与叶氏共游情景。《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④“白石”三句:悬想别后思念之闲愁。白石岗:在建康朱雀门外,当为二人常游之处。芳草萋萋:《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⑤“桃李”二句:《史记·李将军列传》引谚语赞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实至而名归。《索隐》:“按姚氏云:桃李本不能言,但以华实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径也。”此颂叶氏有惠于人。

推荐诗词

喜欢吟
初晴
许希
踪迹
汉宫春
金石台
天津桥
菊泉
偈三首
归雁亭
牡丹
满江红
臂鹰诗
带马行
五位
浣溪沙
颂古
齐天乐
东关
策杖
清秀山
蝶恋花
春日
锁江亭
老梅
赠丁和
江城子
鸡冠花
石屋洞
赠蛮僧
柳梢青
月岩
送僧
古树